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与会者: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有利港长期繁荣稳定

2025-11-26 05:01: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北部都会区可成为推动香港学术、教育及科技与内地在多层次、多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图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园区。

  【大公报讯】记者李慧妍报道:特区政府昨日在政府总部举办第二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向社会各界人士深入解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黄玉山、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主席容永祺及全国政协委员杨莉珊表示获益良多,国家新一轮规划既为国家发展定向,也为香港在金融、创科、教育及专业服务等领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清晰路线和广阔空间,有利特区长期繁荣稳定及市民生活质素持续提升。

  黄玉山:两地在多领域深度合作

  黄玉山表示,“十五五”规划在时间上承接“十四五”,面向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是中国实现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他指出,在国家总体规划下,香港的功能和定位日益清晰,主要集中在经济、教育及科技三大范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均为香港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实际支持。以科研合作为例,目前不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已与香港及内地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内地专家学者来港交流日益频繁,同时透过在港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学术活动,吸引海外力量参与,形成多方互动的创科生态。他认为,未来北部都会区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推动香港学术、教育及科技与内地在多层次、多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

  查毅超:打造国际科技人才枢纽

  查毅超表示,国家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置于更突出位置令人印象深刻,强调必须牢牢掌握原创性和核心技术,这为香港创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以日常生活中的手机操作系统为例,指出国家已在传统由少数平台垄断的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又在超算芯片等关键领域积极突破,体现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坚定决心。在这一大背景下,香港特区政府近年积极引进国际创科人才和顶尖科研团队,配合中央支持政策,令香港成为汇聚内地与国际科技人才的重要枢纽。他相信,只要把握国家战略部署,香港完全有条件在前沿科技领域扮演更重要角色。

  查毅超强调,国家在规划中点名生命科学、绿色科技等重点发展方向,与香港本地优势高度契合。未来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打通内地与香港之间在监管制度、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壁垒,让更多内地优秀生命科学及相关企业能在香港落户发展,利用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融资平台,拓展全球市场。

  容永祺: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容永祺指出,规划不仅对高端科技、实体经济、服务业及环保政策等作出系统部署,更明确体现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快乐、更健康、更全面。他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推动香港建设成为国际人才聚居地及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些都是香港的核心优势所在。香港要当好国家的“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这一角色定位极具针对性和前瞻性。香港的金融服务在全球名列前茅,高等教育具备世界级水准,多所大学跻身全球百强,能为国家培养和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他深信,随着“十五五”规划稳步推进,将有力带动国家经济持续向好,也会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杨莉珊: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杨莉珊表示,综合今次宣讲内容及“十五五”规划精神,她认为香港未来发展必须紧贴国家整体战略方向。香港一方面要继续巩固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亦要积极布局及壮大新兴产业,尤其是与科技相关的领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目标,这些都与香港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她提到,规划关注民生福祉,香港在发展创科、生物医药等产业具备良好基础,可以为“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国人寿命与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