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记者现场直击/逾百灾民临时入住过渡房“善楼”

2025-11-27 05:01: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善导会腾出位于大埔船湾的过渡性房屋“善楼”,供灾民安顿之用。截至晚上10时,已有超过120名灾民入住。\大公报记者伍轩沛摄

  大埔宏福苑一场大火,将超过4000人的家园烧成灰烬。原本安居乐业的居民,一夜间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如何安顿他们,成了政府急需处理的事。有营办过渡性房屋的善导会昨日得知火灾情况后,立刻联系政府,并腾出位于大埔船湾的过渡性房屋“善楼”,供灾民安顿之用。善导会总干事李淑慧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截至晚上10时,已有超过120名灾民入住。该会又立刻安排社工及心理学家,逐一探访住户,安顿情绪。她说,“很多附近的居民纷纷自发将物资送过来,我们也很感动,希望这场灾难能够早日过去。”

  联系医管局提供紧急药物

  宏福苑的大批灾民昨日被安置到各社区会堂、学校等临时庇护中心。李淑慧表示,见火势越烧越猛烈,昨日傍晚主动联系政府,政府反应相当迅速,半小时内便组建了由民政处、关爱队、房屋局、善道会组成的工作群,立刻开始商量物资、房间、救援安排及义工筹备。

  为了能够尽量安置灾民,“善楼”几乎将能用的房间全数用了,数小时内腾出160间房,足以容纳500名灾民暂住。昨晚9时,第一批灾民到达,各部门就马不停蹄地工作。大公报记者在现场观察,一批又一批的灾民不断抵达“善楼”,现场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有人负责带路,有人负责安抚情绪,有人为灾民住宿需到处奔走,“有人逃出来时没有带药物,需要帮忙!”“有能靠背的椅子吗?有个婆婆需要!”“一会儿又有人来了,大家准备好!”

  “由于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很多灾民根本没有任何准备,我们需要提供帮助,例如药物。”善导会营运及服务经理李燕红表示,经联系医管局,可协助受灾人士获取应急药物,只要带人到医院,立刻就能拿到药物。

  大公报记者在现场观察,灾民们抵达“善楼”时,很多人一脸茫然,有人情绪激动,一路走一路饮泣。“善楼”安排了大量社工和心理学家,逐一探访入住灾民,希望为他们提供情绪辅导。直到晚上约10时,善楼已入住了40间房,收纳了超过120名灾民。

  附近街坊自发支援物资

  李淑慧表示,后续仍有数之不尽的工作需要进行,例如协调受灾人士在转换居住地点后的返工返学的交通事宜。至于长远要如何安置灾民,她表示需要与民政事务局、房屋局进一步沟通确定。

  “大批灾民需要入住,物资短缺亦成了一大难题,但附近的居民、街坊纷纷自发拿着物资过来,让人感动!”大埔区关爱队船湾小区队长陈舜瑜一面拿着外卖饭盒狼吞虎嚥,一面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

  昨日突然发生大火,陈舜瑜立刻开始召集工作,并赶往现场接触居民,协助他们到社区中心避难及疏散工作。当知道灾民暂时安顿到“善楼”后,她又马不停蹄来到“善楼”协助安排工作。关爱队一呼百应,仅仅数小时,就已有近70名义工参与支援,“看着大家痛失家园,情绪激动,我们也很痛心。只能尽我们所能,以最短的时间召集最多的人手和物资,为他们带来一些帮助。”

  “下一批灾民准备来了!”未来得及多聊几句,陈舜瑜就立刻放下饭盒,往大门口去了。\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黄钇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