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未来应用/长期健康数据 助医生准确断症

2025-11-28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短缺,而远程医疗仅能“看诊”却不能“听诊”。“医生诊断需要全面性,病人能提供其他时间的健康数据,会诊将更有效率。”何永基表示,最想将该人工智能“听诊器”应用于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而另一希望做但未实践的场景是用于大众疾病筛查。

  “家庭医生的重要性在于,很多疾病初期,病人自己可能不知道患有这个疾病,家庭医生接触的大众数量最多。”何永基表示,一般而言,医生与病人会诊的时间通常仅5至15分钟,若病人能提供其他时间的健康数据,会诊将更有效率。

  针对已经就诊过一次的病人,Vitogram®让定期监测变得可行。此外,很多人得知自己有心脏病时,病情已经比较后期,可能已经出现心绞痛、喘气严重或严重胸痛等症状。“我们希望在患者的症状还不明显的时候,就能通过该款人工智能听诊器进行疾病筛查。发现疾病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须提升远程医疗品质

  何永基强调,无论是香港还是全世界,远程医疗都还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之前新闻里也提到过,一开始确实会出现比如收费问题,也有人会担心服务品质是否和面诊一致。任何创新的服务或方式最初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可以降低这些问题出现的风险,让医生和病人都对远程治疗更有信心。长远而言,远程医疗的发展是医疗体系必经之路,最终能让更多病人受益。”

  何永基续说,“能使病人看到自己更多的健康数据,这本身就很有意义。不过也有人表示,现时很多设备都能收集健康数据。但关键不在于收集数据,而在于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病人可行动、医生可行动(的方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