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八方驰援 发扬狮子山精神

2025-11-28 08:13: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有身穿校服的学生,下课后赶到物资站协助分发物资。

  大埔大火夺走了众多宝贵生命,也烧痛了全城的心。火灾发生后,市民自发组织、迅速行动,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如潮水般涌向前线和临时庇护中心。有关爱队及团体运送一车车棉被等大型物资,亦有青年人提着一袋袋纸巾等卫生用品前去支援。从深夜到清晨,一呼百应,只盼为受灾居民多做一点、多担一分。

  在火警现场,志愿者们派发口罩,有人高高举起一支支清水,示意“免费自取”。每一辆消防车旁,都整齐摆放着市民自费购买的矿泉水、饼干和简单粮食,默默守护在火场搏命的救援人员。天桥上,有志愿者主动向执勤警员递上食物,警员一边紧盯现场情况,一边回应:“有啊有啊,唔该晒。”在临时庇护中心内,来自各方的捐赠物资源源不绝。衣物按种类、尺码分类,方便灾民取用。记者亦见到,有市民特地抱着一大包婴儿衣物赶来,给家中有小朋友的住户取用。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为受灾居民提供实际帮助。

  在这队义工队伍中,有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少数族裔朋友,亦有刚刚来港读书的学生,他们与本地居民一样,毫不犹豫走到灾场附近,成为城市的一分子。\大公报记者 李慧妍、黄佩琳

  不谙广东话的他们,也出一分力

  来自印度的Jessika,当天中午从尖沙咀赶到大埔。虽然她听不懂广东话,难以即时掌握指令,但她依然选择在现场静静待命半小时,只为等待一句“需要帮手”。她说,自己在香港已经生活八年,这里是她的家,“他们要我做什么,我就帮忙做什么”。

  来自巴基斯坦的家庭主妇Robina,在送完孩子上学后,匆匆赶到现场。她自备了湿纸巾、牙膏、牙刷和饮品等,亲手交给在场的义工。“看到新闻真的很心痛,如果需要,我在这里帮一整天也没问题。”

  来自法国的城市大学留学生Amalia,透过学校论坛和网上帖子得知前线需要物资,便专程前来。“很多人都想帮忙,但可做的事五花八门,所以只好先来看看,听前线怎样安排。”她本来打算去捐血,却得知血库暂时充足,需要再作安排,她说如果之后还有需要,会再次出力。

  从河北来港、今年九月刚入读研究生课程的张同学,在约下午两点十分抵达,先前往冯良结中学,因现场由政府接手,便转为帮忙搬运物资,之后又协助物资派发,再回到集合点待命。“其实我不太听得懂广东话,只能靠群组里的讯息,跟着大家去哪里就去哪里。”

  杨坤澍(图)昨天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大埔,加入物资集散义工队,现场有十几位他这样下班后自发赶来的青年,大家一起忙到深夜。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不久的杨坤澍,其老师曾涛昨天刚好来港参加教育展,闻讯也连夜赶过去,师生一起做起了义工,令人感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