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台湾本地电商在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中纷纷加码推出优惠,吸引民众下单。\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台媒报道: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接近尾声。台湾地区今年的购物节嘉年华氛围变淡不少,但消费者买气不减。受访专家表示,台湾“双十一”现象凸显两岸间在业态创新方面相互借鉴、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近年来,这一起源于大陆电商促销活动的“购物节”风靡台湾,在搭建起两岸民众便捷实惠购物通道的同时,为台胞台企深耕大陆市场提供了商机,彰显两岸经贸密不可分。
据报道,台湾几大主力电商的卖货方式今年皆有转变。PChome 24h停办了演唱会,过去通宵直播的虾皮则只是在短视频端口发力。台湾电子商务创业联谊会董事长陈显立说,今年电商“双十一”只有一个字,“冷”。然而,业界人士的观察指出,台湾的“双十一”从气氛的烘炒转向了今年的“低调”。台湾民众在“双十一”难道不买了吗?数据告诉大家,答案很可能正相反。
台湾《科技新报》11日晚报道称,台湾本地电商传来“捷报”,乐观看待今年销售业绩;许多消费者零点起清空购物车,享受优惠折扣。MOMO的买气攀新高,11日活动开跑十分锺吸引的人潮超过去年两倍,头一个小时的销量同比增45%;PChome 24h在10日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长50%。
《天下杂志》的报道援引业界人士分析称,如今台湾的“双十一”发展日臻成熟,已有类似大型百货公司“周年庆”样态;即使不用砸钱办演唱会、搞活动,消费者也已自觉在这段时间“把钱准备好了”。
台中年群体成消费主力
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日前公布2022年电商购物节调查,台湾网友今年全年在电商购物节平均消费金额约2.17万元(新台币,下同),同比增长44%;其中46岁到55岁族群消费力最高,年均消费高达近2.6万元。
该研究所产业分析师胡自立表示,消费金额大增原因有三。一是疫情改变民众行为,消费者习惯网购;二是电商业者积极促销;三是通货膨胀驱动理性购物。第三点判断突出反映在,今年消费者计划性购物比例增加。这意味着,台湾民众更习惯于线上采买日用品,同时比价的行为也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和大陆的“双十一”相比,台湾的电商们还未“玩到极致”。台湾近年“双十一”的业绩最大只有平日的五倍,这表示台湾的网购市场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另据大公报记者苏榕蓉报道:岛内中国文化大学刘性仁副教授向大公报表示,台湾民众和电商踊跃参与“双十一”购物活动,岛内很多企业借此开展产品促销,这对于刺激台湾的消费,扩大外销,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他指出,“双十一”现象也凸显两岸间在业态创新方面相互借鉴、深化合作的巨大潜力。期盼未来两岸在拓展数字经济上能够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台湾不要放弃这种好机会才是。
大陆电商市场商机巨大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教授向大公报表示,民间自发形成的“双十一”热潮,是两岸经贸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蓬勃发展的大陆电商市场为台胞提供了便利服务,也为台胞台企深耕大陆市场、拓展内销提供了有力依托,创造了巨大商机。两岸在拓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受访专家表示,两岸间进出口贸易额长期保持增长态势,从大宗贸易到小额零售,两岸贸易环环相扣,经济关系紧密交织,融合发展更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双十一”就是大陆与台湾紧密经贸往来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