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福州10示范点 助台胞大陆寻根

2024-01-07 04:02: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去年3月,闽台嘉宾各自护送当地陈靖姑金身塑像返回陈靖姑出生地仓山下渡,以“回娘家”省亲的方式,寻根溯源。图为两岸临水夫人宫庙代表在福建福州参观陈靖姑故居。\中新社

  【大公报讯】据中新社报道:福州市委台港澳办5日表示,福州市组织开展福州“台胞寻根工程”工作,充分挖掘同台湾地区在血缘、文缘、法缘等层面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挥闽都文化在闽台人文交流中的情感纽带作用,助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据介绍,“台胞寻根工程”拟从建立台胞寻根档案库、发布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录、开展台胞寻根交流活动、开展台胞寻根宣传四个方面先行推进,其中,福州市首批10家“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单已于近日出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开展闽台族谱对接、寻根谒祖等活动”。

  据此,“台胞寻根工程”拟从建立台胞寻根档案库、发布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录、开展台胞寻根交流活动、开展台胞寻根宣传四个方面先行推进,持续对福州市现有寻根资源进行梳理,挖掘人文资源和展示内容,并陆续开展相关活动。

  深度溯源榕台人文历史联系

  经评审,福州市首批10家“台胞寻根示范点”名单已于近日出炉,分为血缘类、文缘类、法缘类三大类。其中,血缘类4家:严复故居、林则徐出生地、陈氏五楼、林森故居;文缘类5家:福州文庙、陈靖姑故居、闽台闽王文化园、张真君祖殿、福建都城隍庙;法缘类1家:鼓山涌泉寺。

  据了解,“台胞寻根工程”将围绕“以情促融”主线,充分发挥福州市涉台宗祠宫庙、人物故居、文物史迹多,在两岸影响力大等优势,通过开展“台胞寻根工程”各项活动,深度溯源榕台人文历史联系,全面挖掘榕台两地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

  如,福州将举办“台胞寻根闽都行”研讨会,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和在台后裔参会,为深化“台胞寻根工程”有关工作建言献策;举办“台胞寻根”主题展并编印“台胞寻根”画册等。

  另据大公报记者苏榕蓉福州报道: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晓笛认为,“台胞寻根工程”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尝试,尤其在当前复杂的两岸政治氛围中显得格外重要。这一工程通过挖掘两岸在血缘、文缘、法缘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促进文化交流,还将加深两岸同胞间的情感融合,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让台胞饮水思源 慎终追远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源流,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我的老家在南投县鱼池乡田螺污,曾于2007年赴漳州南靖县田螺坑寻根,找到了李家的族谱,现在族谱一直珍藏在我的手机里。”福州台商李尚儒向大公报表示,在福建,他参加过闽王祭祀、两岸青年信俗渊源寻根之旅活动等寻根活动,探寻两岸共同历史文化记忆。“我觉得福州开展‘台胞寻根工程’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让台湾同胞知道我们的根来自哪里,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李尚儒如是表示。

  北京科技大学学者温天鹏向大公报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是两岸关系中最天然的联结、最深沉的力量,也是最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福州开展“台胞寻根工程”有利于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自信,建设共同精神家园,破除“台独”分子“去中国化”分裂国家的图谋。这是大陆推动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有力实践,将进一步加快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探索步伐,最终实现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