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爱好变成事业 台青打造“咖啡联盟”

2024-05-31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台青赵培渊(右)在自己开的咖啡店举办品鉴会或杯测会,推广精品咖啡文化。

  把咖啡豆倒入磨豆机里磨成细腻的咖啡粉,拿出滤杯,滤纸小心地紧贴杯壁,最后手持细口咖啡壶慢慢转圈,将热水注入放好咖啡粉的滤杯里,随着咖啡豆蔓延的香味,赵培渊将一杯充满仪式感的手冲咖啡端放在吧枱的另一端,邀请友人品尝。来自台湾嘉义市的赵培渊已在广西创业多年,把爱好变成事业,如今作为一名专业的咖啡师,不仅在南宁开设了一家以咖啡培训和艺术展览为主的精品咖啡店,还与同伴打造“咖啡联盟”。“我希望以咖啡文化作为桥梁,通过举办两岸咖啡论坛等形式,加深两岸青年的沟通与交流。”赵培渊说,时下咖啡已经成为两岸都市青年生活中普遍而新潮的选择,他希望能以此助推两岸青年的互动。\大公报记者 曾萍(文、图)

  二○一七年,赵培渊在南宁“试水”创业,开了一家奶茶店。“当时主要是卖奶茶,也有一些价格实惠的商业咖啡。”赵培渊坦言为了适应市场虽选择了奶茶作为主打产品,但是作为一名咖啡爱好者,他仍然在自己的产品系列中加入了咖啡品类。“当时对咖啡的研究还不算很深入,只是单纯的一个咖啡爱好者。”赵培渊的奶茶店一开始做得有声有色,甚至是所在区域的第一名。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正在快速发展的奶茶店按下了停止键。“在疫情期间,最差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不到一百元(人民币),持续三个月后我就决定结束奶茶店的营业。”赵培渊表示,奶茶店虽说以“结业”告终,但是开店期间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咖啡文化,为日后再创业打下牢固基础。

  结束奶茶店 转战咖啡赛道

  “以前我喜欢喝咖啡,可是我并不了解咖啡文化,也不知道不同产地、不同价格的咖啡豆冲调出来的味道会有怎样的区别。”赵培渊说,奶茶店结业后,他沉淀了一年时间,才决定“深耕”咖啡赛道。在咖啡店里,弥漫着咖啡豆的焦糖混杂着果香的味道,赵培渊指向身后陈列展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说:“有的人喝咖啡可能只是单纯为了提神醒脑,而我接触到咖啡文化之后,才发现品尝不同的咖啡,如同一趟垂涎的味觉之旅,它远不仅仅是提神醒脑的好帮手,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为了能在咖啡赛道上走得更远,赵培渊“不惜血本”,自掏腰包先后投入近二十万元,赴上海、成都等地参加咖啡考试培训,取得IBS意大利咖啡师学校认证导师等多个证书。二○一九年他受台湾同学邀约在云南西双版纳投资合办咖啡厂,打造咖啡生产销售供应链,每月咖啡厂出货量在七至八吨。

  “这是一款产自哥伦比亚的豆子,无论乾香还是湿香,都有很明显的水蜜桃香味。”遇到咨询咖啡豆的顾客,赵培渊总会十分耐心地介绍每一款适合顾客喜好的咖啡豆。去年五月,赵培渊与一起学习咖啡技艺的香港同学“一拍即合”,在南宁开了一家以咖啡培训和艺术展览为主的精品咖啡店。“近两年,南宁咖啡店增长迅速,然而咖啡店的密度其实并不高,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消费者喝咖啡习惯的逐渐养成,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了解,这两年,南宁的咖啡小店以每月十家左右的速度在增加,但真正盈利的咖啡店只是少数。赵培渊说,在进驻广西市场之前,广西咖啡消费的主流是主打性价比的商业咖啡,并不太注重咖啡的品质。“而我们推广精品咖啡,不单单是让这里的消费者认识到咖啡不同风味的魅力,我们也会和很多从业者进行交流,给他们的管理提出有效的意见,为他们经营添砖加瓦,帮助他们盈利。”在赵培渊看来,这几年咖啡店的竞争日渐激烈,然而要把市场的蛋糕做大,良性竞争是很必要的。

  为了推广精品咖啡文化,赵培渊不仅和南宁本地不少志同道合的咖啡店店主组成一个小型的“咖啡联盟”,还在现有的咖啡师培训基础上,计划打造大型的咖啡学院,并开设咖啡“共享教室”,以低价提供场地、设备给咖啡从业者或爱好者使用,也可提供给没有场地的咖啡师作为授课点。“这在广西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没有人做过尝试,我们看好南宁的发展,所以做了很多规划,希望深耕咖啡行业,在南宁获得更好的发展。”赵培渊认为,南宁的咖啡文化在快速发展,可是精品咖啡文化仍需要“下功夫”去培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