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台胞许玮泰用心烹製美食。右图:台胞许玮泰餐厅的美食品种丰富。\受访者提供
“大陆的发展空间更大,机会也更多。”台胞许玮泰向大公报表示,“在这里的我,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我未来会在大陆开设更多的餐厅。”早前他已完成了第三家店和第四家店与设计师的沟通工作,即将进场,预计在5月1日之前可以完成开店前的筹备工作。回顾在大陆打拼这20年,他从摆摊做起,经历重重困难,凭着“不认输”的韧劲,终于在河北雄安新区的餐饮市场闯出一番天地。“我想要雄安的客人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台湾美食,我也应该回归初心。”\大公报记者 朱烨北京报道
读高中时已频繁往来两岸的许玮泰对大陆并不陌生,25岁时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餐厅,名叫“烧肉人”。他说当时主要沾了“信息差”的光,赚到的是“烧肉”一词带来的新鲜感。此后他扎根大陆发展。后来遇到新冠疫情,由于资金问题而结束生意。随后,他走访了厦门、福州、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最后还是回北京,把位于大郊亭的竞园打造成一个小型的商业综合体,希望能帮助一些生意出现问题的餐饮业主。然而,他又一次遭遇理想主义反噬,“我想打造不收租金的餐饮乌托邦,结果把竞园也赔进去了。”
雄安创新氛围有助创业
2023年5月许玮泰决定东山再起,从最基本的摆摊开始做。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在北京通州“日落市集”的暮色里,许玮泰蹲在180元(人民币,下同)日租的停车位上,将一盒鸡肉饭递给顾客。这个曾坐拥十馀家餐饮门店的男人,在套圈游戏和烤鱿鱼摊位的夹缝中重整旗鼓,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秋霞饭店”创业路。“第一天只做了837元的生意,回家和女朋友抱头痛哭了半小时。”
“秋霞”是许玮泰母亲的名字,“秋霞饭店”有他对家人、故乡的思念。许玮泰说,这段摆摊经历勾起了他儿时的不少回忆,“那时候母亲经营小吃店,放学后我也不能出去玩,只能在小吃店帮忙。”
2023年8月,在朋友的鼓励下,许玮泰从北京来到雄安,发现这里浓厚的创新和创业氛围与他十分契合,当下就有一个想法浮现脑海:我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在雄安开餐厅。“之前我做过日式烧肉,学习过泰餐、法餐,但唯独忘记了,最熟悉和最眷恋的其实是台湾的味道。”去年7月,真正的“秋霞饭店”诞生了。菜单上的“庙口粉肝”“海白虾佐五味酱”等菜品,便是来自于许玮泰儿时妈妈在台北农村菜市场推车卖小吃的难忘记忆。
“一年的租金是28000元,我借了15万,交完租金和杂费,还剩10万元左右。”许玮泰在雄安容城县老城区的一所简易民房里再次开始了新的追梦之路。“我始终认为大陆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而且会越来越好。”这种坚信让他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许玮泰的餐厅很快在当地“走红”,排队的情景非常惊人。“每天排队的人从这个院子一路排到了那个巷口。”开店不足半月,日流水已经近乎7000元,随后两个半月,总流水突破30万元。这在人均消费并不高昂的雄安相当难得。数月后,许玮泰又遇到一位“贵人”,建议他进军雄安华望城,开设第二家店舖。华望城相当于雄安的“CBD”,该区域聚集着中关村系科技企业及北京外溢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人流潜力巨大。于是,第二家店在去年年底火速开业,尽管只有60平米的空间,流水却创出新高、营收稳定。
“在大陆创业的过程中,让我开始慢慢相信,如果一个人若是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终会有回报的。”许玮泰认为,自己现在才算在雄安扎了根。他会不停地继续向上生长,就像雄安这座城市一样,每天都在奋力前行,每天都是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