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大罢免”事件始末

2025-07-25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投票时间:7月26日(周六)上午8点至下午4点

  罢免对象

  •24位国民党“立委”:王鸿薇、李彦秀、罗智强、徐巧芯、赖士葆、洪孟楷、叶元之、张智伦、林德福、廖先翔、牛煦庭、涂权吉、鲁明哲、万美玲、吕玉玲、邱若华、廖伟翔、黄健豪、罗廷玮、林沛祥、郑正钤、丁学忠、傅崐萁、黄建宾;已被停职的新竹市市长高虹安。

  罢免原因

  目前在台湾立法机构中共有113席“立委”:国民党52席,民进党51席,民众党8席,无党籍2席。国民党是立法机构第一大党,并联合民众党,对民进党当局形成有效监督。而民进党由于“立委”人数不敌国民党,而无法通过它想通过的法案,于是发起罢免国民党“立委”的政治运动,企图通过补选再次夺取“立委”席次,从而重夺立法机构龙头地位,摆脱国民党等在野党的监督。

  说穿了,就是民进党“选输不认账”,要重新再进行一次“立委”选举,选到自己能够成为立法机构第一大党为止。

  罢免程序

  根据台湾地区“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罢免公职人员须依序完成提案、连署与投票三阶段。

  自2024年底,民进党阵营陆续对国民党“立委”提出罢免案,并于2025年2月至5月间完成两阶段连署。“中选会”经审查后,于今年6月20日公告25件罢免案成立,涵盖24名国民党“立委”与新竹市长高虹安。国民党则发起“以罢制罢”反制,提案罢免民进党“立委”,但全数未通过连署,所有罢免民进党“立委”的提案都不成立。

  罢免门槛

  根据台湾地区“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罢免成功需要同时符合两项条件:

  1、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

  2、同意票数达原选举区选举人总数四分之一以上。

  大公报整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