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台湾青年陶鸿宇(图中)日前在福州参加“烽火同声──今年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青年合唱快闪活动”。\大公报记者苏榕蓉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多部以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在大陆上映,许多在大陆的台湾观众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观影,重温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岛内有台胞表示,近日将赴大陆旅行,计划在大陆观看关于抗战的影片,并走访当年事件的发生地。更多台湾网友呼吁《东极岛》等大陆优秀抗战电影能尽早在台湾上映。\大公报记者 苏榕蓉报道
展现中国渔民英雄壮举的电影《东极岛》8月8日开始在大陆公映。台湾同胞刘雪风近日随台湾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赴浙江舟山参加交流活动,10日晚她在当地观看了《东极岛》电影。刘雪风受访时表示:“这段不该被尘封的英雄故事,在影院收获了最有力的回响。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不仅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更以震撼视听与深刻立意,唤醒了我们对历史与和平的深思。”
台青年找寻抗战记忆
刘雪风表示,《东极岛》以震撼的视听语言重现1942年东极岛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手无寸铁的渔民用血肉之躯对抗日军,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与无畏。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抉择与牺牲,折射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大爱。“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里斯本丸’号会沉没,但历史永远不会‘沉没’。我们纪念抗战,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自立自强,振兴中华。”刘雪风如是说。
抗战电影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不仅停留在银幕前,近日更激发了不少台湾青年对真实历史追根溯源、亲身体验的渴望,他们循着先辈足迹来到大陆,重温台湾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抗争史诗,台北影视人邱庆龄也是其中之一。他在上海看完电影《东极岛》,既为影片中渔民们在惊涛骇浪中救人的血性而感动,也为“中国人字典里从没有见死不救”的担当而动容。由吴磊饰演的阿蕩的一句台词,让他记得非常清楚:“这片海是中国人自己的海!在我们家门口的事,我们自己管!”他告诉记者,《东极岛》以精心制作的声画光影,在历史的“海面”下,点燃人性的光芒。“我想舟山渔民勇敢营救英军战俘这样的壮举,值得被全世界看见,要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不久前,邱庆龄亦参加了2025“文化抗战川渝行”两岸媒体采访活动,特意赴川渝探访抗战遗址,重温民族记忆。
除《东极岛》外,近期热映的《南京照相馆》,即将于本周公映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都是以光影为刃,剖开历史的真相,以血性与信仰照亮民族记忆,让台湾同胞更加了解历史真相。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台湾青年陶鸿宇日前在福州参加“烽火同声──今年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青年合唱快闪活动”。
陶鸿宇表示,他的阿公曾在大陆参加过抗战,后前往台湾,从长辈的言谈中耳濡目染,他对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有着特殊的情感。“我刚看完电影《南京照相馆》,当银幕上的显影液最终定格,我看到的不仅是1937年的血色真相,更是一个民族在废墟中重生的精神图谱。”
将赴粤北感受历史场景
大陆制作精良、展现爱国爱家精神内核的抗战题材电影正持续点燃着台湾观众的观影热情。金门民众王世奇表示,这周将携妻女赴广东旅游。
以抗战时期中山大学西迁办学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坪石先生》本周也在大陆上映,影片突破传统抗战题材对战场惨烈的刻画,转而呈现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等院校辗转迁徙至粤北坪石,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中坚持办学四年馀。
王世奇表示,“我想带家人去故事发生地韶关乐昌坪石镇看看,感受剧中‘最后一课’场景,让孩子们体会先生们在烽火中办学的艰辛。要像影片中的先生一样,培养好下一代,因为有青年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