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民进党在两轮“大罢免”投票中遭遇重挫,反映其施政不获台湾主流民意认同。图为台湾选民在第一轮“大罢免”关注开票进展。\资料图片
针对7名中国国民党“立委”的第二轮罢免案23日举行投开票。计票结果显示,这些罢免案均未获通过,加上7月26日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和遭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也都未通过,自此,由民进党一手策划发动、持续半年之久的“大罢免”遭遇民意的“大暴击”,最终以“大失败”告终。
岛内舆论指出,“大罢免”是赖清德以及民进党当局以“政治私利优先”的一个缩影,一败再败的结果则是民意对赖清德施政表现的彻底否定。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的,是不要无休止的政治操弄和斗争,希望当局着眼于改善经济民生和两岸关系,过上安定、富足生活的普遍心声。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上周六台湾方面举行第二轮“大罢免”投票,开票后不到10分钟,7名国民党“立委”的“不同意罢免”票数就已经远超“同意罢免”,并一路领先,最终达到近两倍之差。有民进党人士分析称,党内原本就预计第二轮罢免是一场硬仗,但7个罢免选区不同意票与同意票之间差距比第一轮罢免还要扩大,显示民进党整体气势持续探底,尚未止血。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民进党当局意在通过罢免和补选扭转其在台立法机构“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如今却陷入严重危机。重创自身领导威信的同时,明年地方选举的情况看起来也是风雨飘摇。
“32比0”反映台选民怒气
对于民进党的惨败,多家台媒以“‘大罢免’完封”、“‘大罢免’全否决”、“‘大罢免’大翻车”等为题展开报道。台湾《旺报》刊发社评指“反罢民意雷声响”。此间舆论认为,两轮罢免投票,民进党均遭遇完败。这一结果清晰传递出台湾民众对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长期沉迷政治操弄、鼓吹“抗中保台”、漠视经济民生的强烈不满。
蓝营人士指出,“大罢免”悬殊的结果不是政党的胜利,而是民众的审判,更是对民进党的一记警钟。民进党屡屡背弃承诺、违逆民意、处处显示施政只剩下算计,没有诚信。“32比0的结果代表什么?代表数以万计选民的愤怒。”
罢免结束后,23日晚,赖清德发表讲话称,罢免投票结果是人民意志的展现,必须尊重并接受,“反对罢免民众的声音也听到了”。为了回应民意,执政团队将作出四项调整,包括人事改组、施政顺序、行政和立法互动,以及台湾财政。
亲绿营智库“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罢免结果再度传达一个清晰信号,即台湾主流民意厌恶“大罢免”。其作为过去一年半以来台湾政坛空前政治恶斗的产物,既没有正当性,客观上也无法实现,徒增纷扰。对于赖清德的讲话,游盈隆则认为回应避重就轻,作风依然强硬。
岛内《中国时报》刊发社论指出,两轮投票都清楚表达台湾民意对“大罢免”、对民进党的不支持。若赖清德和民进党继续执迷不悟,继续把台湾推向仇恨与对立,不尊重多数民意,不调整错误的“废核”政策与两岸路线,那么罢免结果只是“前菜”,下次民众还会继续用“更大的民主”,彻底终结这个脱离民意的执政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