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隔海观澜/不能被绿营牵着鼻子走 蓝营应夺回两岸事务话语权\朱穗怡

2025-10-06 05:02: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民党将于本日18日选出新党魁,备受各界关注。在过去九年来,国民党史无前例地连续三次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败北,当时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国民党可能会“长期在野”。所以,这次当选的新党魁能否带领国民党走出困境、东山再起,攸关国民党的政治生命。

  参与这一届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共有6人,既有“老幹”又有“新枝”,竞争颇为激烈,包括“立委”罗智强、前“立委”郑丽文、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海基会前顾问蔡志弘。这6位候选人各有背景和所长:郑丽文和罗智强被视为口才便给、具改革能力的青壮派政治明星,颇受国民党年轻人支持;郝龙斌从政资历丰富,曾任台北市长、国民党副主席,他父亲是已故国民党元老、退役将领郝伯村,可见其在党内根基深厚;张亚中是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常客”了,是国民党“深蓝”的代表人物之一;卓伯源则是地方派系人物,曾在彰化县担任了9年县长、2年多副县长;相较其他5位候选人,蔡志弘的知名度较低,据说他早年担任“国大代表”时,曾拒绝执行李登辉“两国论”“入宪”,并受命组团访问大陆,商讨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目前根据岛内民调,郝龙斌、郑丽文和罗智强的呼声最高。但不论最后谁当选,外界最为关注的是新党魁能否解决国民党两大问题:一是两岸路线;二是蓝白合作。国民党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主张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交流,推动台海和平,有利岛内民生经济发展。这原本是国民党的优势,但在接连输掉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国民党一些人开始偏离党内的两岸路线,加之这些年民进党执政,不仅大肆破坏两岸关系,还利用大量政治资源唱衰、抹黑和打压两岸交流以及支持两岸统一的人士,使得国民党一些人害怕被扣“红帽子”而未能充分发挥遏制民进党当局“台独”言行的作用。然而,民进党“大罢免”大失败,清晰地反映了台湾主流民意强烈反对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交流、破坏台海和平的“台独”路线。国民党应利用此契机,加大力度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敢于批驳民进党当局诬蔑两岸交流的言行,敢于保护遭民进党当局打压的台湾民众的合法权益,夺回涉及两岸事务的话语权,不能再被赖清德和民进党牵着鼻子走,不能再让赖清德和民进党肆意破坏两岸关系。

  “蓝白合”也是国民党新党魁要处理的一个难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之所以能连续第三次赢得选举,主要原因是国民党与民众党合作失败,让民进党“渔翁得利”。当时民进党赖清德只获得四成票数,国民党侯友宜33%,民众党柯文哲26%,若“蓝白合”成功,如今也就没赖清德什么事了。近年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敢恣意妄为,就是看死“蓝白难合”,觉得自己可以“长期执政”。所以,国民党能否处理好与民众党的合作关系,相当重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民进党当局虽然政绩不彰,但其政党支持度仍有30.9%,高于国民党的25.2%和民众党的14.4%,可见如何把厌恶民进党的选民转化为支持国民党的力量,将考验国民党新党魁的政治智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