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综合中通社及台媒报道: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2023年宣布同意台湾当局在当地设立“代表处”,但计划如今陷入僵局,双方在名称使用上出现分歧。台当局希望效仿先前在立陶宛的例子,获准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爱沙尼亚则担忧引起中国大陆不满,坚持以“台北”命名。
2021年11月立陶宛批准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方宣布与立陶宛双边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此后,中立两国之间无高级别官方交往,各领域交流合作不多。一位欧洲外交人士直言,要求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一样使用相同的名称是不可能的,如果爱沙尼亚试图效仿立陶宛,恐难以得到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支持。分析认为,无论台当局使用何种名称,其开设“代表处”的做法都可能会令中国大陆不满,而若以“台湾”名义设立,或将引发更强烈的反应。此外,这一事态发展也凸显出台当局面临的挑战。
台当局与加拿大就经贸问题进行数个月谈判,但加拿大迟迟未与台当局签署协议。加上这次爱沙尼亚设立“代表处”的事件,都显示许多国家看重中国大陆的态度,小心处理对台关系。
国民党“立委”徐巧芯表示,先前成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一事闹得很大,但该模式用在其他国家十分困难。民进党当局不应趁机植入“台独”,“自嗨没有意义”。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黄奎博认为,设立“代表处”固然重要,但若是追求“虚名外交”,甚至间接推动“台独”概念,就是极其不务实的做法,甚至让外界产生“为设而设”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