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蕾莎·梅拟29日以辞职下台换取脱欧协议通过\美联社
英国脱欧经历“疯狂之夜”,议会下议院27日晚对八种脱欧替代选项全数否决,令脱欧回到原点。据信首相特蕾莎·梅29日将第三次向议会提交脱欧协议表决,她承诺如果协议通过,自己将主动下台,反对阵营则出现明显松动,外界关注这能否成为打破脱欧僵局的关键性一战。
议会下议院早前通过修正案,从政府手中取回了“脱欧替代路线”的制定权,并於27日就此进行一系列不具法律效力的“指向性投票”,由下议院议长白高汉选出八个脱欧选项,包括无协议脱欧、留在关税同盟、取消脱欧、第二次脱欧公投等。
29日或迎第三次协议表决
最终八个脱欧选项全数遭到否决,英国《卫报》头版用了斗大的八个“不”(NO)字来形容这个疯狂的夜晚,揶揄议会拥有了脱欧话语权,结果却是八个不字,而脱欧的方向仍没有釐清。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柏建熙表示,结果反映首相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已是最好的选择。
来自政府消息人士称,特蕾莎·梅暗示将於29日第三次向下议院提交脱欧协议表决,保守党议员们已经被通知要求清空当天的日程。该人士指,虽然该协议已经两次遭否决,但在议会对於其他脱欧选项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协议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由於早前下议院议长白高汉引用已有400年历史的议会规则,拒绝特蕾莎·梅将同样的脱欧协议拿来进行第三次投票,为防止投票受阻,有消息指,特蕾莎·梅準备把脱欧协议内容拆分,将不具法律效力的英欧关係政治宣言部分去掉,从而令脱欧协议出现实质性的改变。
同时为争取保守党内反对派的支持,特蕾莎·梅27日在拥有实际权力的保守党“1922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如果协议获得下议院通过,她将主动辞去首相职务,她不会领导下一阶段的脱欧谈判,将由新产生的领导人来进行。
特蕾莎·梅辞职令反对派松动
虽然特蕾莎·梅没有透露具体辞职的时间,但据首相办公室表示,如果协议29日获得通过,并且英国在延期截止的5月22日脱欧,保守党将举行领导人的内部竞选,并在今年7月中旬左右选出新首相。
据媒体引述最新赔率显示,如果特蕾莎·梅下台,有望成为下任首相的候选人中,环境大臣高文浩高居榜首,而前外交大臣约翰逊、现外交大臣侯俊伟、脱欧事务大臣柏建熙等人都是有力的竞争者。
特蕾莎·梅打出的“悲情牌”似乎见效,在她宣布準备辞职的决定后,反对派阵营明显出现了松动,两次投下反对票的“硬脱欧”派领袖约翰逊、前党魁施志安、欧洲研究会主席莫格等人均表态,将投票支持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他们还呼籲与保守党组成执政联盟的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也能转变立场。目前手握10票的北爱民主统一党因不满北爱边界后备方案,仍不支持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
分析人士指,反对阵营出现变化的一个原因,是特蕾莎·梅承诺交出领导权,事实上她早前已向保守党承诺不会寻求2020年大选连任,但随着脱欧陷入危机,保守党反对派已经失去耐心,希望换人越快越好;另一个原因是如今脱欧变拖欧,再拖下去很可能最终无法实现脱欧,这是“硬脱欧”派不能接受的,包括约翰逊、莫格等人在转变立场时都表达了这种担心。
目前特蕾莎·梅正对北爱民主统一党做最后的游说,根据民调机构的预测,按照已经公开表态支持脱欧协议,以及有潜在可能转变立场的议员来统计,如果29日下议院对脱欧协议进行第三次投票,最乐观估计特蕾莎·梅可能以2票险胜,而协议一旦通过,将彻底打破脱欧僵局。
但如果脱欧协议三度闯关仍不获通过,脱欧领导权将再次回到议会,下议院将进行第二阶段的指向性投票,将根据27日投票中得票最高的几个选项进行二次投票,其中关税同盟、二次公投等选项都排名靠前,这对广大“留欧派”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英脱欧走向 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图:27日,支持留欧的示威者在议会大厦门口挥动欧盟及英国旗帜/路透社
Q&A
英国下议院通过从首相特蕾莎·梅手上夺取议会主导权,主导脱欧进程,并在27日表决否定筛选出的8个脱欧选项,导致脱欧路向不明。而特蕾莎·梅也将面临欧盟给出的两个选择。
其一,如果英议会通过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延迟脱欧将延迟到5月22日;反之,如果上述协议未通过,也就意味着英国将在4月22日申请新的延期或无协议硬脱欧。
接下来将发生什么?
脱欧变“拖欧”,接下来特蕾莎·梅政府、英国议会以及欧盟都将面临棘手问题,脱欧派、留欧派以及欧盟内部都存在多种声音,脱欧最终很有可能走向再延期或硬脱欧。
僵局还将持续多久?
恐怕将长时间持续,现在关注点主要落在英国如何脱欧,而未来英国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等等仍然需要大量磋商。
特蕾莎·梅愿辞职 约翰逊笑了
图:特蕾莎·梅27日在议会上承诺,协议通过后将请辞\法新社
据英国《每日邮报》及BBC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以下台换取保守党议员支持她的脱欧协议,如果脱欧协议获通过,新党魁之争会在5月22日后展开。多位保守党党员均蠢蠢欲动,外界猜测接任党魁的大热人选是保守党内脱欧派的前外相约翰逊、环境大臣高文浩和内政大臣贾伟德。
据悉,英国前外交大臣、保守党议员约翰逊已经表示,他现在将支持首相的协议。报道称,约翰逊当天在离开会场时面带微笑,显示他很可能是领导层的有力竞争者。《华盛顿邮报》刊文细数了5位强有力的新领导人选,不过,“所有眼睛都盯着约翰逊”。
此外,内阁还有多达8位官员预料会参选,包括前文提到的高文浩、贾伟德及外相侯俊伟,卫生大臣夏国贤、财政部首席秘书卓慧思、国防大臣韦廉信和国际发展大臣莫佩琳都被指有意接棒。至于特蕾莎·梅心腹、就业及退休保障大臣卢绮婷则称仍在考虑是否参选。
而非内阁成员、曾与特蕾莎·梅在2016年党魁之争对决的下议院领袖利雅华、脱欧派领军人物约翰逊和前脱欧事务大臣蓝韬文亦有可能参选。一位议员形容接下来的党魁战将变得非常激烈:“单是演员就有数千人。”
英脱欧烂摊子没有赢家的政治赌局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议会下院27日经投票表决,正式确认推迟原定于本月29日的脱欧计划。议会下院当天还就八种脱欧方案举行指向性投票,结果无一方案获得过半数支持。
分析认为,脱欧死结难解,英国提前大选的可能性增加。但在这场政治赌局中,没有赢家。首相的辞职承诺虽然稍稍增加了脱欧协议在议会通过的可能性,但阻力依然很大。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表示将继续反对协议。
此外,脱欧公投以来,是否脱欧以及如何脱欧始终没有取得相对统一的意见。脱欧沦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工具,英国执政党内部和不同党派之间屡屡上演“为反对而反对”,政府和议会陷入对立,舆论和民意被撕裂。
同时,脱欧给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造成不小打击。脱欧导致英国国内政治面临危机,不仅削弱了首相和执政党的权威,也使民主制度遭受质疑。英国舆论开始讨论,当代议制民主遭遇脱欧这样程序复杂、利益多元、博弈激烈的政治事件时,是否出现了失灵。
而从经济上看,脱欧为英国带来的长期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一些依赖欧洲地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产业与企业撤离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