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三圣药业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建设初期就“扎根”埃塞俄比亚的胡向博介绍,“2016年进入该国时,当地药厂做得并不正规,没有GMP要求。2018年6月,三圣药业投产,药品在2018年9月正式投放市场。凭借我们制药设备按照欧盟GMP和WHO规范设计,先进的流水线和规范化管理,让埃塞俄比亚政府以三圣为模板,在该国推进GMP管理的国际化。”三圣药业是埃塞俄比亚首家拿到GMP证书的药企。目前药品已全面投放埃塞市场,该国集中采购,将药品分发到各医院,方便民众用药。中国药厂的建立,结束了埃塞没有大型综合性现代化药品生产企业的历史,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国缺医少药的困境。
中国药企改善埃塞民众生活
埃塞俄比亚总人口约1亿,在三圣药业进入市场之前,该国总共只有9家药厂,由于原辅料不足,设备老化等原因,产品品种少,供应量严重不足,约80%的药品需求依靠进口。进口药品流程长,速度慢,不能及时解决当地人民的需求,还需占用大量外汇储备。三圣药业行政人事主管郑惠文介绍,三圣药业生产的药品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后分发到各医院和诊所,大大改善了埃塞民众的生活。同时,较大幅度降低用药成本,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投资8500万美元的三圣药业,主要生产包括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环丙沙星、氯霉素胶囊、甲硝唑胶囊、阿司匹林、诺氟沙星等。三圣药业销售副总刘锐称,埃塞输液需求量较大,当地供应不足,进口产品经采购、付款、发运、清关等流程,需耗时3至6个月运输,及时性不够、成本高。“我们会提前储备原材料,其余辅料皆由本地自产,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民众能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及时的服务。”
“埃塞本地生产企业和用户对产品健康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以前,埃塞本地输液产品采用的是PVC袋灌装,PVC袋会与很多药品发生溶出反应,影响药品质量并损害患者健康,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禁止使用。三圣药业进入埃塞市场后,采用成本更高的非PVC袋,并在当地政府机构和医院等宣传非PVC袋益处,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目前埃塞国内其他生产商也积极响应由PVC袋向非PVC袋转变。刘锐透露,“据我们在亚的斯亚贝巴主要医院回访,患者和医护人员均对三圣药业产品反馈良好,便利度及药效优于其他进口产品。”
埃塞俄比亚工人在三圣建材有限公司工作(受访者供图)
“不仅缓解埃塞俄比亚进口药需求,弥补其医药产业的缺项,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药品投放后,降低埃塞对药品的进口依赖度。”胡向博强调,“埃塞外汇储备非常低,进口需要美金,但他们又缺少美金,没有办法满足国民对药品需求。中国药企进入后,进口原材料到埃塞生产药品,他们可用埃塞货币比尔去买所需药品,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外汇短缺。”
助埃塞设立建材国家标准
埃塞俄比亚对水泥、混泥土制品等建材领域禁止外国人投资。投资超过1500万美元的三圣建材经埃塞俄比亚总理府和投资委员会特批,于2017年11月投产,是首家由外国人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建材公司,去年已开始盈利。三圣建材设计年产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胡向博透露,“埃塞政府高层、社会精英参访后感到惊讶,他们国家的混凝土搅拌站尘土飞扬、污水横流,而三圣在埃塞的全封闭工厂‘三废’排放经内部循环处理,无任何废物排放。”
“埃塞俄比亚的基础设施停留在中国80、90年代,靠手工搅拌混凝土设备作业,盖一栋4至5层的楼房需要3至5年时间,建设速度非常慢。”胡向博介绍,投资超过1500万美元的三圣建材设计年产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三圣建材在埃塞引入了自动化作业的大型机械设备,花2天时间即可搞定埃塞以前需耗时2至3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若建一栋5层楼房只需4至5个月时间,效率提升数倍。”埃塞俄比亚建设部部长艾莎参观三圣建材工厂后提出,希望能帮助埃塞建立国家混凝土检测中心、建立混凝土国家标准。
“埃塞物资缺乏,建材行业产品品类较少,标准不高,很多材料需从国外进口。他们的建材领域没有自己的标准,哪国援建推动的项目就用哪国标准。”胡向博称,“三圣股份无偿为其在中国提供免费的培训和咨询,埃塞俄比亚国家级检测中心每年可派5至10人到重庆,我们为其提供食宿和生活费用,并联系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等单位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埃塞建立自己的国家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