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选举人失信 或改变美国大选结果

2020-11-06 04:24: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年美国大选频现争议,民众要求“清点每张选票”\网络图片

综合《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并非由一人一票的普选产生,而是各州选举人团投票选出。原则上选举人应根据所在州份普选结果投票,但历史上不乏违反原则的“失信选举人”,只是从未影响过最终结果。不过,今年美国大选选情尤为激烈,现总统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互不相让,若再出现“失信选举人”,可能真的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选举人按党派“忠诚度”选出

全美50州加上哥伦比亚特区共有538名选举人。美国州议会全国会议(NCSL)规定,各州选举人数量与其在国会两院议员总数一致,由各州议会决定如何选出选举人。NCSL表示,最常用的方式是各党派州级组织根据“忠诚度”自行提名一组选举人,例如本党领袖、党内活跃人士等。

美国各州选票五花八门,有的州直接将各党提名的选举人印在选票上,有的州则只印上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名单,但实际上选民投票选的都是选举人团。例如,今年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在普选中赢下密歇根州,而密歇根有16张选举人票,那么最终负责代表该州选民投票的,将是民主党提名的16人选举人团。他们应该将全部16张票投给拜登。

2016年 “失信选举人”猛增

未按照所在州份普选结果投票的选举人,被称为“失信选举人”。据非营利组织FairVote统计,过去58场总统选举中,累计超过2.3万名选举人参与投票,“失信选举人”仅有90人,且大多是为了表明自身立场,而非扭转实际结果。选举人在选前胶着情况下背叛所属党派,投票给对手的情况,仅在1796年出现过一次。

由於选举人票是按照“赢家通吃”原则投票,即各州胜选者全取该州的选举人票(内布拉斯加和缅因州除外),赢了普选票却输了选举人票的情况,在过去20年曾两度出现。2000年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全国普选票比共和党小布什多45万张,但因为在佛罗里达州输了537张普选票,最终饮恨。2016年,特朗普在普选票比希拉里少290万票的情况下,凭借选举人团制度以306张预定选举人票,狂胜希拉里的232张预定选举人票。

特朗普输了普选票却赢了选举人票,因此超过450万人联署,呼吁选举人集体“失信”,阻止特朗普入主白宫。当年的确创下最多“失信选举人”纪录,共有7人未投票给本党候选人,其中有5名民主党人和2名共和党人,但由於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选举人票差距甚大,并未影响最终结果。

“失信选举人”仅受轻罚

美国宪法和联邦法律未对“失信选举人”作出明确规定,虽然至少32个州份和哥伦比亚特区已通过法律约束选举人投票行为,但惩罚相对轻微,多以罚款或者免职处理。2016年,华盛顿州的“失信选举人”就被州选举委员会处以每人1000美元的罚款。今年7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决,若选举人未投票给承诺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各州有权对他们免职或予以其他惩罚。

今年大选或受“失信”影响

美国一直有改革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认为应该以普选代替,但由於涉及修宪,且相关党派利益错综複杂,一直难以付诸实践。

在今年这样双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失信选举人”有可能影响最终结果。有专家指出,2016年出现多名“失信选举人”,已令两党提高警惕,今年提名选举人时料将格外谨慎,确保人选对本党足够忠诚,因此出现“失信选举人”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有消息称,特朗普团队早在大选前就计划在摇摆州蓄意制造“失信选举人”,特别是在那些拜登普选胜出或领先、州议会却被共和党把持的州份。专家担忧,特朗普或将要求共和党州议员强行任命本党选举人,引爆法律战,甚至是宪政危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