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综合美国《科学人》杂志、韩联社报道: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衞生环境及营养改善,2020年全球人类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3岁,较1950年的47岁大幅提升。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25日在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论文更指出,人类寿命极限可以达到150岁。在寿命普遍延长的背景下,有学者呼籲重新劃定老年人的年龄,韩国民调结果显示,有55.9%的人同意将老年人年龄起点从原先的65岁上调至70岁。
根据Worldometer数据,2020年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为73.2岁,即使比起2000年也长了6岁。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对人类的终极寿命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排除癌症、心脏病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后,现时人类寿命极限介於120岁至150岁之间。
35至45岁修复力急剧下降
在此研究中,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採集了英国、美国以及俄罗斯志愿者的基因及医疗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推算出用户的生物老化速度及最大寿命。研究团队发现,人类寿命长短取决於两个关键参数,第一个是受压力、生活方式及疾病影响的生物年龄,第二个是从伤患或疾病中复原的能力。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人类需要的复原时间,例如从压力中回复正常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以一名80岁人士为例,所需的复原时间大约是40岁健康人士的三倍。当到120至150岁时,人体就会完全丧失复原力。
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人类从出生起就开始迈向死亡”的观点,并且该过程会在35岁到45岁左右明显加速,因为这一阶段人体修复能力急剧下降。该研究发起人之一古德科夫表示:“这就是为什麼人类医学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但却不能提高最大寿命。”
活得既健康又长寿
不过,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流行病学教授奥尔尚斯基表示,超长寿命并不等於超长的健康寿命,人们的焦点“不应该放在活得更长上,而是应该在活得既更健康、又长寿”。研究人员惠特森亦表示,“死亡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比如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乐观的是,研究显示,在英国,65岁以上且身体机能开始出现问题的人口比例已经连续二十年呈现下滑趋势。美国75岁以下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三并无听力或视力的问题,行动无碍,也未出现认知障碍。而在75岁至84岁人士中,也有一半人口未出现上述问题。
在新的背景下,墨尔本大学医学教授索耶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定义为十岁至二十四岁。韩国民调机构Realmeter此前亦公布,在採访的504名成年人中,有55.9%的人同意将老年人年龄起点从原先的65岁上调至70岁。
日本延长退休年龄
在人类寿命延长的同时,全球多地因生育率低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其中,截至2020年9月15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3617万人,创日本新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增至28.7%,位列全球第一。因应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自4月1日起,将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70岁。
在欧洲国家,政府除延迟退休年龄外,还探索社会化养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多种养老方式,努力缓解养老压力。同时,欧洲也正努力挖掘“银髮经济”商机,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针对老年群体最为关注的医疗问题,欧盟建立了“欧盟创新夥伴”平台,推动老年医疗服务数码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获欧盟支持的非营利组织EIT Health亦正在开发大量针对长者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防止长者跌倒的科技以及改善长者认知能力下降的数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