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韩国近年掀起“炒币狂热”。图为一名韩国女子使用比特币提款机。\ 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韩国时报》、彭博社、《华尔街日报》报道: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近年在全球多地引起投资热潮,但其规避政府监管的特点也带来巨大金融风险,引起各国政府警惕。韩国颁布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加密货币监管法,要求全国60多家交易所于本月24日前在金融情报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网络安全机关颁发的安全证书,否则只能关门。韩媒23日报道称,30多家交易所未能完成相关要求,料将全数关门。
《韩国时报》23日报道称,韩国60多家加密货币交易所中的30多家仍未获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认证,根据《特定金融信息法》不得继续营业。其中三分之二的交易所已关门或准备关门,另外三分之一料同样难逃停业命运。
《特定金融信息法》还要求各交易所与韩国本土银行合作,确保用户使用实名制账号,否则禁止以韩圜交易。目前仅有最大的四家交易所Upbit、Bithumb、Coinone和Korbit与银行达成合作关系。韩媒称,另外24家完成注册和安全认证的中小型交易所料将转战比特币市场。
投资者恐损失近200亿
有分析认为,韩国新法不会对加密货币市场造成太大影响,因为该国约97%加密货币交易份额被四大交易所瓜分。但市场观察员预测,中小型交易所出局,恐令投资者损失3万亿韩圜(约199亿港元)。这与仅在韩国内部流通、高度依赖韩圜结算的“泡菜币”密切相关。
根据全球加密货币市值网站(CoinMarketCap)数据,韩国市场上共有159种“泡菜币”,但只有不到100种出现在四大交易所之一。中小型交易所关门或停用韩圜结算后,另外60多种“泡菜币”恐遭遇灭顶之灾。
加密货币通过算法隐藏使用者身份和行踪,常常成为违法分子的帮兇。韩国政府4月19日宣布,随着加密货币用于洗钱、诈骗、偷税漏税等犯罪行为的风险加大,将集中政府力量展开专项整治。京畿道政府官员6月透露,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当局从被控逃税的1.2万人手中没收了超过530亿韩圜(约3.5亿港元)的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资产。
据介绍,由于当地加密货币交易所并未登记账户持有人的真实身份,这些加密货币被广泛用于隐藏资产。例如,一名医生拖欠了1700万韩圜的税款,但拥有价值28亿韩圜的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不仅为非法活动提供便利,且杠杆率极高,为金融体系带来风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詹斯勒21日表示,如今全球存在成千上万未获政府承认的加密货币,让人联想到17世纪胡乱发行纸币的美国银行。当时由于缺乏政府监管,各家银行随意发钞,且有时会赖账,拒绝用金银等贵金属赎回纸币。
美官员:私人货币不长命
詹斯勒说:“我不认为现有的五六千种私人货币能长期存活,因此有必要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他早前表示,SEC正加班加点地制定监管加密货币交易的规则。美元是比特币交易市场使用量最大的货币,但美国目前对加密货币的规定比较混乱。SEC通常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证券,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比特币列为商品,财政部又将其称为“货币”。
詹斯勒要求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到SEC登记,并警告说发行未经登记证券涉嫌违反联邦法律。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Michael Hsu表示,如今加密货币产业不断膨胀,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类似,“我曾经目睹2008年危机前的‘淘金狂热’,现在我们可能因为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陷入另一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