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特 稿/世间仅有一架 安-225运输机被摧毁

2022-03-01 04:25: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安-225运输机2020年降落在以色列机场。\资料图片

  2月27日,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225在基辅市附近的戈斯托梅利激战中遭俄罗斯军队摧毁。这架飞机是世界上体型最大、起飞重量最大的飞机。

  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说,修复这架运输机将耗资超过30亿美元,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及总统泽伦斯基相继确认这个消息。但俄罗斯媒体人士反驳称,网上流传的所谓俄军摧毁安-225运输机的图片是假消息。

  苏联时期,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共同建造出了这架名为“Mriya(意为梦想)”的超级飞机,且世间仅此一架。2017年12月,笔者曾在安东诺夫机场登上了安-255。在钢铁“巨兽”腹中,两层建筑一般的驾驶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俄乌两大民族是构成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主体民族。两国携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苏联的载人航天之父科罗廖夫出生在乌克兰日托米尔州,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伟大画家列宾出生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州,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伟大作家果戈里出生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州,元素周期表的创造者门捷列夫曾在基辅担任教师……

  然而,曾经携手共进的民族,在苏联解体,各自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后,却走上了一条渐行渐远的道路。

  2014年俄罗斯出兵拿下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陷入战争,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也戛然而止。在俄乌两国,是“学术上的同志和私交上的朋友”关系的科学家和学者难以胜数。2月24日的战争打响后,一位熟识的乌克兰学者告诉我,他们现在为了防止被炮火伤及,已经带着自己家的狗躲进了防空洞里;科学院附近现在每天很多人都在地铁站躲着。

  根据俄媒报道,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高校教授,以及科技教育工作者发布的反战公开信已经得到两千多个签名。

  现在同室操戈,这样的争斗怎么会有输赢?\(张浩 前驻乌克兰特约记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