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公评世界/“政治素人”尹锡悦上台 东北亚局势增变数\周德武

2022-03-11 04:25: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政治素人”是这几年全球冒出的政治现象。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让世界吃尽了苦头。三年前,乌克兰人把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推上了总统宝座,而这位在《人民公仆》电视剧中扮演过总统的艺人,也把他的演艺圈班底带进了总统府。泽连斯基这位“司机”上路不到三年,结果与普京迎头相撞。

  俄乌战争爆发前,泽连斯基领导无方,其支持率非常低,但战争爆发后,泽连斯基一夜之间被西方塑造成英雄,成了抵抗“法西斯”、争取自由民主的象征。不过,泽连斯基的表演天赋还是让他大显身手,他用夸张的语言,演绎着“生存还是毁灭”的悲情故事,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同时也试图绑架欧美国家,为乌克兰打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乌克兰人为他们三年前的选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的政治余波,而朝鲜半岛困局则是冷战时代的“最后橱窗”,弄不好仍具有爆炸性。

  3月9日,韩国举行了五年一度的大选,同样激起了地缘政治的涟漪。如果要把这场选举与乌克兰那场选举相比较的话,至少有三点相似性:一是两国都处于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大选或多或少受到大国博弈的影响。二是候选人有着明显的硬伤,一些人的履历中都有明显污点,让选民左右为难,不得不在“烂苹果”中挑一个。三是当选者都被媒体形容为“政治素人”,选民对未来信心不足。

  尹锡悦以极其微弱的优势,击败了执政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为韩国新一届总统。尹锡悦当了27年的检察官,在中国人的眼中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治素人”,但这样的经历无疑对掌管一个国家而言还是显得单薄了一些。他在竞选期间对中国说了许多狠话,所以人们对未来的中韩关系多了一份担忧。

  文在寅执政时期,主张在中美两国之间搞“平衡”,而尹主张加强美韩同盟,他指责现在的对华政策让韩国因此“成了美国民主联盟中最薄弱的环节”。在部署“萨德”问题上,他表示要想韩国拆掉“萨德”,中国必须拆掉在东北地区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摆出一分对抗的姿态。

  2016年,朴槿惠政府因执意部署美国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中韩关系急转直下。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文在寅上台以后表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2017年底,韩国外长康京和阐述了所谓“三不”立场,即不追加部署“萨德”,不参加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会将美韩日的安全合作变成三方军事同盟。2018年平昌冬奥会召开之际,中韩两国政府均表达了以平昌奥运会为契机、加强双方和解与合作的意愿,平昌冬奥会也因此成为两国的“融冰之旅”。

  令人遗憾的是,在境外反华势力的策划下,北京冬奥会成了中韩两国民意的角逐场,尤其是在开幕式表演中,中国朝鲜族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再正常不过,却在韩国引发抗议;韩国短道速滑队成绩不佳,却迁怒于中国。据韩国有关部门的最近民调显示,58%的人对中国看法趋于负面,而只有4.5%的人对中国抱有好感。一些专家指出,两国社交媒体的对抗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带了节奏。尹锡悦早就公开表示,要利用好年轻人的反华情绪。而北京冬奥会期间韩国对华负面情绪的发酵,为尹锡悦拉到了关键的票源,这是国民力量党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尹锡悦的当选表示祝贺,前不久出台的《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将韩国放在突出位置。拜登正计划今年5月出访日本和韩国,并出席“四方安全峰会”。尹锡悦于今年2月在美国《外交事务》上撰文,称韩国应参加“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届时韩国以何种形式参与值得高度关注。

  拜登政府正加速打造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民主国家供应链联盟”,韩国是重点拉拢对象,也会促韩“选边站队”。尹锡悦在当选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遵从韩国人民的意愿,把创造更多就业经济带回增长轨道。他强调将“重建韩美同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建立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这样的表态也算是中规中矩。

  韩美同盟关系是韩国国防外交的主轴,不论谁当选都很难改变。另一方面,中韩贸易的总额是美韩和韩日贸易额的总和,也是无法忽视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实现韩国经济重回正轨的助力。任何加入美国对华经济包围圈的“脱鈎”行动无异于政治自杀,而年轻人关心的两极分化、高房价、高失业等问题的解决将会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韩国处于地缘政治敏感地带,需要有夹缝中求生存的本领和智慧,世界上好的例子是新加坡,坏的例子莫过于乌克兰。中韩关系固然受到美国因素、“萨德”阴影、朝核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威胁论”等不利影响,但让朝鲜半岛成为中美两国战略对抗的前沿,显然不符合韩国的利益。中韩两国互为搬不走的邻居,只要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立场,未来的中韩关系也不必那么悲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