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换囚由来已久 冷战催生间谍桥

2022-08-02 04:24: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冷战时期连接东西德的“间谍桥”,图为电影《换谍者》场景。\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美联社、CNN报道:美俄之间的换囚活动由来已久,冷战期间的换囚行动通常会选在连接当时东德和西德的格列尼克桥上,这座桥因此又被称作“间谍桥”。

  1962年2月,美苏首次在“间谍桥”换囚,交换对象分别是克格勃王牌间谍阿贝尔和美国飞行员鲍尔斯。阿贝尔的美国律师多诺万顶住中情局(CIA)压力,为争取给阿贝尔减刑及促成美苏换囚多方奔走。这段传奇经历2015年被搬上大荧幕,成为电影《换谍者》的故事原型。

  1985年6月,美苏又在“间谍桥”上进行大规模换囚。美国释放的3名间谍中,包括窃取大量军事情报的著名波兰间谍扎查尔斯基。苏联则释放23名美国特工。

  2010年,奥巴马政府释放了10名俄罗斯间谍,其中包括俄著名美女间谍查普曼。查普曼在纽约社交圈风光无限,经常登上新闻头条,她的被捕与获释引起轩然大波。作为交换,俄方释放了4名代表美英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人。

  俄乌冲突期间,美俄的换囚活动亦未停止。今年4月,俄方释放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里德,美国则释放俄罗斯公民雅罗申科。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曝光的换囚名单上的另一名前海军陆战队队员惠兰,曾于里德获释后质问拜登政府“为什么我被抛在了后面?”惠兰控诉说,他被俄方关押的时间更长,理应先把他换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