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疫情期间的废弃口罩成为一大污染源,图为一只脖子被口罩缠绕的绿头鸭。 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纽约时报》、BBC报道:新冠疫情2020年初爆发以来,全球多地海滩出现废弃口罩。而口罩中含有的塑胶原料聚丙烯,不仅需要很长时间分解,分解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毒素,造成严重污染。这些无处不在的废弃口罩正冲击着海洋生态,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海洋保护组织“海洋亚洲”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共生产了约520亿个口罩,其中至少有15.6亿个口罩最终漂流入海,相当于生产了约6240吨的海洋塑胶污染。法国环保组织Operation Mer Propre坦言,不久以后,海洋中口罩的数量可能比水母的数量还要多。
废弃的口罩会在海洋中漂流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塑胶在水中会被分解成越来越小的微塑胶和纳米塑胶,极易被海洋生物摄入。一项研究表明,1个口罩每天可以释放近17.3万根微纤维到海洋中。
除了释放微塑胶外,废弃口罩还会缠住海洋生物或者被它们误食,令其窒息死亡。废弃口罩的挂绳,成为了海鸥、螃蟹和章鱼无法逃脱的致命绳索;而不易降解的口罩布,则成为了鲸、河豚、企鹅、海龟和鱼的诱饵,误食后堵塞消化道,导致无法进食甚至死亡。而沉入海底的口罩布,还会导致珊瑚礁的大面积白化,最终造成海洋生态失衡。
对废弃口罩的处理是一大难题,它们不是进入垃圾填埋场,就是被送到焚化炉,但对其进行焚烧后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如二噁英,仍会继续危害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