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研发人员在韩国SK海力士半导体厂房内工作。\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日经新闻、路透社、彭博社报道:由美国主导、共14国加入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8日至9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部长级会议,计划就半导体、稀土、医疗用品等重要物资的供应链中断,建立信息共享及替代采购机制等问题进行协商,但未有具体细节,且不会触及成员国最关心的下调关税等措施。日媒称,由于没有实际利好,除美国外,其他成员国对IPEF至今“反应冷淡”。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5月出访日本期间,宣布启动IPEF协商,迄今已有美国、日本、韩国、澳洲等14个国家表态加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毫不掩饰地表示,该框架旨在向“印太”国家提供“中国以外的选项”。有评论,相较于贸易协定,不如说IPEF是美国一手打造的“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
谈判欠细节 各国温差大
此次在洛杉矶举行的会议是5月以来首次面对面的正式部长级会议,由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贸易代表戴琪主持。与会方将就恢复供应链、贸易及劳工、清洁能源、税收和反腐败这四大“支柱领域”展开协商,但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哪个国家参与哪个“支柱领域”,相关标准是什么,参与国需要做什么,可以获得什么。日媒称,例如在数码贸易方面,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希望制定更高水平的准则,而有些成员国对此并不认可,自然会产生温差。彭博社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拜登政府的新努力缺乏细节”。
日经新闻网站得到的会议声明草案概要显示,为防止半导体和重要矿物供应链中断,IPEF拟在各成员国设立负责窗口,建立库存数据和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替代采购合作,也计划针对医用防护服、稀土和蓄电池等物资生产进行协调,推动分散制造基地、强化储备体制等,但具体机制和生产安排仍未有细节。
东盟不愿在中美间站队
虽然有关此次谈判的实质内容欠奉,但IPEF的先天不足却是十分清晰的。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此前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演化而成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及有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比,IPEF经济实惠欠奉但政治色彩满满。东盟承担了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但东盟国家已多次表示,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IPEF并非传统自贸协定,不含降低关税、向其他成员国开放美国市场等优惠条件。在拒绝让利的情况下,拜登政府还希望成员国接受更严格的环境、劳工等标准。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经济部主任古德曼表示,“看来白宫已经决定让IPEF更像是一个邀请所有人参加的酒吧开放派对”,很多国家可能对IPEF的议题感兴趣,但他们也会提出疑问,“加入这个框架能带来什么实际收益?”
IPEF极易沦为废纸
彭博社称,通过降低关税来增加市场准入,是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来,最终达成12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共同标志。相比之下,IPEF则是一个始终将美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宽泛框架。韩国是IPEF的创始成员国,但拜登上月签署《通胀削减法案》,为电动车提供7500美元/辆的退税,但这些电动车须在美国本土组装且从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采购超过一定比例的零部件。拜登政府此举重创正在大举向美国市场进军的韩国车企。首尔一名高级官员表示,韩国感到“被背叛”。
此外,由于美国两党强大的反对声浪,IPEF并未在国会通过,拜登以总统行政令形式签署执行。这成为IPEF最大风险所在,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胜出2024大选,IPEF可能会像TPP一样沦为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