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勒布拿着其团队从太平洋海底打捞到的金属碎片。\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CBS、《纽约时报》、《独立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资深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日前表示,他可能从一颗流星上发现了外星技术残留物,或许证明外星飞船和外星人的存在,他将在一个月内发布相关论文。这颗流星于2014年降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勒布的团队在坠落点附近捞取残存碎片,分析发现其成分组合之后,认为其可能来自于其他星球文明。
近期,美国对外星生命的讨论再度升温。勒布称找到了于2014年坠落地球的IM1流星,同时也被美国天文学家命名为CNEOS 2014-01-08的不明物体的残片,对其分析后他认为碎片上存在外星技术残留物,从而找到了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勒布和他的团队正在将发现的结果整理成一篇论文,希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公开成果。
勒布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担任哈佛大学天文系系主任,被人称为“哈佛大学外星人猎人”,现在是常春藤联盟大学“寻找外星人”伽利略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旨在寻找外星人及其技术实物例子。
元素组合或来自外星系
IM1流星被公认为落在地球上的首颗星际陨石。2014年1月9日凌晨,IM1冲向地球,在太平洋上空爆炸,最后坠入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岸附近。这颗不明物体在太阳系外的速度高达60公里/秒,坠落时的速度超过了太阳附近95%的恒星,硬度也超过了大多数太空岩石。
IM1坠落后,美国太空司令部推估出大致的坠海地点,为勒布提供了半径范围10公里的可能着陆区域,面积大如波士顿。今年6月14日,勒布及其团队乘坐一艘名为银星号的船前往该地区,他们将装满磁铁的雪橇固定在船上,对海底进行了梳理,经过近两周的时间,最终从海底吸附起50颗球状碎片,并带回实验室展开研究。
勒布表示,这些“近乎完美的球体”有金色、蓝色、棕色等等,大小不到一毫米,它们由84%的铁、8%的硅、4%的镁和2%的钛以及微量元素组成,与一般的陨石碎片大为不同。勒布还表示:“这表明IM1流星有可能是来自另一个文明的航天器,或者是一些技术配件。”
据悉,勒布为打捞相关流星残骸而进行的海洋探险得到了加密货币企业家查尔斯.霍斯金森(Charles Hoskinson)的150万美元(约1170万港元)资助,其团队由一群科学家、工程师、水手和一个电影摄制组以及霍斯金森组成,并通过网络记录了这次航行及其成果。
外界反应不一
不过,相关研究和分析工作刚刚开始,勒布正试图了解这些球状物是人造的还是天然形成的。如果是天然的,研究人员将更深入了解太阳系外星体的构成物质。如果属于“人造”的,那将有助于证明太阳系外存在外星文明。
但是,有关“外星文明造访地球”的话题一向争议多,对勒布此次的发现,外界反应不一。有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勒布的说法既仓促又古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德施表示,这将科学与荒谬的煽情主义混为一谈,亵渎了科学研究。德施说他的几位同事,也拒绝参与勒布相关研究的同行评审工作。
此前,勒布曾发表过争议观点,包括星际物体奥陌陌(Oumuamua)不是小行星,而是另一种外星技术的说法。他在2019年还写过一篇相关论文,但最初被《天体物理学杂志》拒绝,不过又于去年11月被该杂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