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加坡的垃圾分类并不复杂。图为新加坡的可回收垃圾箱。\网络图片
垃圾收费并非减废的唯一措施。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垃圾处理遵从“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注重减少垃圾产生的源头,如减少过度包装等,并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再回收利用上下功夫。
相较于日韩,新加坡的垃圾分类制度不复杂,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大类。不可回收的垃圾会送往垃圾焚化厂焚烧,垃圾经焚烧后体积一般会减少90%,再做无害化填埋处理;剩余的可回收垃圾,会运送到垃圾处理厂由专门机器和部分人工分拣,将其中的塑料、玻璃、金属等分离,用于销售或二次加工,残余部分再处理后制作砖头或用于铺路。
新加坡当局致力于减少约占生活垃圾总量三分之一的包装垃圾。新加坡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于2007年联合发起签署了“自愿包装协议”。根据协议,签署协议的公司,包括产品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等,要自发制定减少包装数量的标准。根据计算,从协议签署至今,已减少包装生活垃圾数万吨,政府节约了数亿新加坡元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