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以军及美承包商向难民开枪激公愤

2025-07-05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5月27日,大批巴勒斯坦人到“加沙人道基金会”的分发点领取物资。\美联社

  近期,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在领取物资时屡屡遭遇枪击,负责援助物资分发的美国民间组织“加沙人道基金会”(GHF)的安保承包商人员和以色列国防军,被指向领取物资的巴人开枪,肆无忌惮地屠杀平民。联合国人权办公室7月4日称,加沙援助物资分发点一个多月以来已有逾600人丧生,另有数千人受伤。虽然基金会否认指控,超过160个人道主义组织已呼吁要求将其解散。

  【大公报讯】自5月下旬开始,以色列军队在外界压力下,重新开放救援物资进入加沙地带,由美国和以色列支持的“加沙人道基金会”(GHF)负责分发。不料这些救命物资的分发点,成为了巴人的“死亡陷阱”。以色列军队多次被指控向领取物资、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民众开枪。据美联社和BBC报道,“加沙人道基金会”的一名前保安承包商爆料向媒体称,基金会的成员也曾多次向巴勒斯坦平民开枪。

  据联合国人权办公室4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截至6月27日,自5月底恢复发放人道物资以来,已有613巴勒斯坦人在领取救援物资地点身亡,当中至少509人在GHF的物资分发地点附近遇难,其他人则在救援车队附近丧生。

  以色列国防军本周稍早承认,巴勒斯坦平民在物资分发点受到伤害,但部队只在面对“威胁”时才使用实弹等武力。涉事基金会则否认指控,称物资分发点从未有平民受到攻击,形容是“心怀不满”的前承包商因为遭到解雇,从而污蔑基金会。

  现场宛如“屠宰场”

  涉事的“加沙人道基金会”是今年2月才成立的美国私人援助机构,获美国和以色列政府支持。美国政府上月承诺向其提供3000万美元。该基金会的运作方式饱受批评,其自行设4个分发点,在以色列军队、美国安保承包商的监督下,每天早上发放物资一小时。很多加沙居民需凌晨出发,步行数小时才能到达分发点。该基金会派物资采用先到先得原则,现场易出现哄抢等混乱状况,也让大批巴人与以色列士兵近距离接触。

  自从5月底首个物资分发点启用以来,针对巴人的流血事件不断。以色列《国土报》6月27日发布调查报道,称以色列士兵揭露他们接获命令,要向等待援助的巴勒斯坦人开枪,现场宛如“屠宰场”。一名在加沙执行任务的以军士兵透露,他驻守的区域每天都有1至5名巴勒斯坦人被杀害。以军并未使用催泪弹等常规驱散人群的手段,而是动用重机枪、榴弹发射器、迫击炮等武器,像对待“敌军”一样对待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人。

  爆料的美国承包商向媒体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数百名巴人争相领取物资时,现场子弹声不断,催泪弹烟雾弥漫。他表示,见过一名警卫因为一群妇女、儿童和长者步行速度太慢,在了望台用机关枪开火。他提到,“巴勒斯坦人在物资分发点会遭遇各种袭击受伤,比如被手榴弹碎片击中、中催泪瓦斯或被人推入铁丝网中。”他见过一名妇女被手榴弹的碎片击中后“径直倒向地面,一动不动”。

  美联社获得的另一段视频显示,美方承包商正在讨论如何驱散人群,连串枪声响起后,一名承包商安保人员说:“好像打中一个,干得漂亮!”美联社援引另外两名匿名承包商称,他们的同事经常在现场使用子弹、闪光弹和催泪弹。美方的工作人员会监视前来领取食物的巴人,并记录任何认为“可疑”的人,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以色列军方。

  联合国怒轰:犯战争罪

  联合国难民署6月24日指控“加沙人道基金会”将食物“武器化”,分发点附近发生“致命攻击”构成战争罪。当地时间7月1日,超过165个国际慈善组织和人道主义组织发表联合声明,要求解散该基金会。

  军事分析家阿拉巴达指出,以色列与美国合作,使用私人军事安保承包商将种族灭绝“外包”,替以色列国防军幹髒活,而私人承包商无需对任何人负责,且缺少监管。

  (综合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