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朗普第二任期攻击鲍威尔情况
美联储7月30日决定继续维持利率不变,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日再次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辞职,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长久以来,利用美元霸权体系,美联储按照美国利益需要调控利率,通过货币流动从全球收割财富、转嫁危机。然而,特朗普滥施关税,导致美国经济遭到反噬,美联储也陷入两难境地,其独立性面临严峻考验。美媒指出,即便美联储按照特朗普的要求减息,也无法解决美国面临的经济问题。
【大公报讯】7月30日,美联储中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连续第五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继续令特朗普不满。
8月1日,特朗普继续在社交媒体炮轰鲍威尔是“太迟”先生,批评美联储维持利率太愚蠢及太政治,他对于撤换鲍威尔“一秒都不会犹豫”,但补充说这可能“扰乱市场”,因此很可能不会在鲍威尔任期结束前解除其职务。
美媒披露,特朗普考虑最快今夏提前公布接替鲍威尔的人选,让其成为影响货币政策的“影子主席”。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将于明年5月结束。
关税拖慢增长推高通胀
围绕美联储是否减息,是这场特朗普与美联储矛盾的导火索。2017年,特朗普在首个总统任期提名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从2018年开始,美联储坚持加息周期,与特朗普希望通过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相左,特朗普早对鲍威尔颇有微词。鲍威尔坚守所谓“美联储独立运作”原则,多次在公开场合拒绝迎合白宫,使特朗普屡感难堪。
美媒注意到,特朗普是在今年4月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加大火力攻击鲍威尔。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滥施关税,导致美国经济遭到反噬,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因此他要求美联储减息以刺激借贷和支出。美国债务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还将大幅度提高债务,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利息支出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将减息视为缓解财政压力的捷径。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拖慢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加剧了美国通胀风险,为遏制通胀应维持甚至提高利率,美联储因此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鲍威尔7月30日说,9月是否调整利率尚未有所决定,并重申需要确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否成为推高通胀的重大诱因。
炒美联储主席存法律争议
包括美联储主席在内的7名美联储理事,由总统提名并需得到联邦参议院确认。《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规定,上述人员“可因故被解职”,但并未定义“因故”,也未写明解职的程序或标准,美国总统是否有权解雇美联储主席在法律层面仍存在争议,也从未有过先例。鉴于法律上可能碰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近期改变策略,大肆炒作“美联储翻修超支”等方式向鲍威尔施压,要求其主动辞职,但后者决不松口。
除了继续口头上施压,白宫可能会加快鲍威尔继任者的挑选工作。根据美媒披露,下任美联储主席为两个“凯文”激斗,分别是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和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而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被视为重要人选。美媒指出,即便贝森特最终未被选为美联储主席,身为财长的他也对遴选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贝森特曾建议特朗普选择一名现任美联储理事接替鲍威尔,而这可能导致美联储内部分裂。
值得指出的是,在7月30日议息会议中,FOMC 12名具有投票权的成员中,9人投票支持维持利率不变,但由特朗普提名的两名理事均支持减息。这是30多年来首次出现2名理事同时在利率决策的投票中意见与其他人相左。美联储理事之一的库格勒将于本月8日提前离职,这意味着特朗普能提名新人选加插到理事会。外界也讨论特朗普是否会通过影响FOMC委员会,从而对美联储施加影响。
分析指出,白宫公开插手美联储利率政策,可能进一步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若新主席过于迎合特朗普减息的要求,可能引发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担忧。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