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传统方法+4大AI模型 港天文台博采众长

2025-09-25 05: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台风“桦加沙”24日袭击香港,杏花邨海滨长廊惊涛拍岸。\法新社

  目前,香港天文台天气预测时采用的是“博采众长”模式,除了参考传统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电脑模式及其集成预报系统(即“欧中电脑模式”),还有四种人工智能模式,分别是中国的“风乌”“伏羲”和“盘古”,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人工智能预报系统(“欧中AIFS模式”)。

  天文台的“地球天气”网页介绍,人工智能系统初期只能提供有限度的气象预报,例如风、温度、湿度等,从去年中开始,人工智能系统开始提供下雨预测。据报道,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AI模型“风乌”,在8月的香港遭遇连场黑雨事件时,展现卓越预测能力。

  天文台科学主任在《天气随笔》文章中透露,“风乌”系统在约一周前已捕捉到东西走向雨带将覆盖广东沿岸地区,其日降雨量预测与实际情况相近。“风乌”预测的雨量最高值与实际情况相近,虽然分布未必完全准确,但已能为较早对强降雨作出预测提供重要基础。此次“风乌”的预测表现显示,AI技术在天气预报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

  香港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何宇恒上月表示,现阶段的案例比较少,预测暴雨仍在初步阶段,难以准确预测暴雨的确定时间及位置,未来会继续验证人工智能,为预测提供参考基础。在香港,若能结合AI预测工具与即时数据平台,可提前发布山泥倾泻、暴雨或海啸预警,减少人员伤亡与基础设施损坏,让“气候智慧型城市”从构想走向落实。

  (综合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