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匈牙利“史诗作家”摘诺贝尔文学奖 热爱中国文化 拉斯洛:崇拜李白 让全家改用筷子

2025-10-10 05: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获奖者简介

  瑞典文学院9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以表彰其“震撼人心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惧中,重新肯定了艺术的力量”。拉斯洛被认为是匈牙利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反乌托邦、怪诞和忧郁主题而闻名。他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曾多次造访中国,著有多部关于中国与东方文化的作品。拉斯洛尤其崇拜中国唐代“诗仙”李白,他游历完中国之后,曾让全家改用筷子,更自称文字也染上了一股“中国味道”。

  【大公报讯】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价称,拉斯洛是“中欧文学传统中的一位伟大史诗作家,这一传统从卡夫卡延续至伯恩哈德,以荒诞主义与怪诞的极致为特征;但拉斯洛不止于此,他还将目光投向东方,采用一种更具沉思性、更为精准细致的语调。”拉斯洛的作品以深刻、强烈的笔触及末日风格闻名,美国知名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誉其为当代文学的“末日大师”。

  拉斯洛在得知获奖后表示,自己很高兴、很平静,同时也很紧张。当被问及作品中的末日意象时,他表示,“也许我写的小说,是给那些即便身处地狱仍渴望美的人”。林肯大学传播学教授惠特克指出,拉斯洛的作品可能引起关注俄乌战争及巴以冲突新闻的读者共鸣。

  现年71岁的拉斯洛是第二位来自匈牙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9日发文祝贺拉斯洛,称其为匈牙利带来骄傲。不过,拉斯洛一直都是欧尔班政府的批评者。他将获得1100万瑞典克朗(约900万港元)的奖金。

  处女作《撒旦探戈》一鸣惊人  

  拉斯洛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东南部靠近罗马尼亚边境的小镇。1985年,拉斯洛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撒旦探戈》。这本书一经出版即轰动文坛,奠定其“熔岩缓流式长句”与反乌托邦主题的文学标签。

  在2012年接受《卫报》采访时,他透露自己18岁时受到奥地利诗人里尔克《阿波罗残像》一诗的启发,“去往社会底层试图改变我的生活”。拉斯洛前往一个乡下农场做守夜人,在那做了一个有关人类无情宰杀动物的噩梦,“那场清醒的噩梦成为《撒旦探戈》的源头,我知道我应该写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

  拉斯洛坦言,自己原计划只写一部作品,但在阅读《撒旦探戈》后,渴望透过续作精进文艺造诣,“我的人生是永无止境的修正”。

  在作家之外,拉斯洛也是一位编剧,他的多部作品被匈牙利大导演贝拉塔尔拍成电影,由其代表作《撒旦探戈》改编的同名电影(时长约8小时)堪称影史经典。2011年,拉斯洛参与撰写剧本、由贝拉塔尔导演的电影《都灵之马》获柏林影展评审团银熊奖。

  游历中国 中文名“好丘”

  拉斯洛对东方文化,尤其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定居德国柏林之前,他曾游历中国,这让他领略到“直接的美”,并激发他创作出《北山、南湖、西路、东河》、《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等书。

  1991年,拉斯洛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到访中国,回匈牙利后写了一本游记体的短篇小说集《乌兰巴托的囚徒》。拉斯洛称,书名来自他经蒙古国到中国时,因为办理复杂的过境手续,在乌兰巴托滞留了数日。

  拉斯洛作品的中文译者余泽民与拉斯洛结识多年。据余泽民讲述,匈牙利人的姓名规范跟中国人一样,姓在前,名在后,不过读者更倾向于称呼他为拉斯洛。他曾问拉斯洛姓氏的来历,拉斯洛说是一座山丘的名字。一位匈牙利汉学家还曾帮拉斯洛起了一个中文名“好丘”,一是取“美丽山丘”之意;二是借“丘”字与孔子挂钩。

  拉斯洛的妻子卡梅拉.丘拉鲁是一位汉学家。她的学术背景和语言能力促进了拉斯洛对中国、日本等地的文化探索,其作品也因此融入很多东方元素。

  据余泽民回忆,拉斯洛的作品长句很多,翻译起来非常挑战,加上匈牙利语相对小众,拉斯洛的短篇作品中文翻译直到2006年才经由内地文学杂志的外国小说家介绍栏目,与中文读者见面。拉斯洛一直希望作品能出中文版,认为“这是与中国文明的对话”。拉斯洛于2015年荣获布克国际文学奖后,他的名作《撒旦探戈》中文版面世,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

  (综合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