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推进南区发展 交通配套先行

2023-04-20 04:23: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近来推出“旅业南图”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回响。今日推出第10期,也是“收官”一期──发展南区离不开整全的规划和完善的交通配套。本报今日举行座谈会,广邀社会各界就发展南区出谋划策。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相信特区政府相关部门、港铁等会以民为本,解放思想,拆墙松绑,尽快将旅业南图变成现实。

  港岛南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包括传统渔民文化、拥有74年历史亦为香港规模最大的鱼类批发市场、艇仔游、海岛、码头、广阔海岸线、美食等,卖点不少,可惜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连结附近的海洋公园、数码港,可以开拓的空间很大,有助进一步深化游客对香港历史文化、独特风味的体验,有机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其中一个旅游亮点、热点。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有周详设计、完整规划。交通配套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否则,一切美好的设想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南区本来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区域之一,现在变得相对落后,交通未配套是其中一大因素。从香港仔、田湾,一直延伸至华富邨、数码港直至玛丽医院,目前只有公路,没有铁路,严重制约区域发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港岛綫已纳入发展计划。上世纪九十年代,决定南港岛綫分成两部分,纵线由金锺延伸至鸭脷洲利东邨;横线往来钢线湾、华富邨、田湾和香港仔。南港岛綫落成起用后,特区政府于“铁路发展策略2014”中提出发展南港岛綫西段,建议最快2021年兴建,2026年通车。岁月荏苒,如今已是2023年,南港岛綫西段依旧无声无息,令人失望。去年中,南区地标的珍宝海鲜舫沉没海底,更是令人叹息。

  为什么南港岛綫西段好事多磨?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是成本效益问题,其二是技术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应该成为问题。建设铁路成本巨大,需要考虑区内人口、经济活动及何时回本,看似无可厚非,其实大有可议之处。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基建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交通方便了,经济活动增加,人口随之上升,方便游客来往,形成良性循环,达至一通百通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一定要等到人口和经济活动增加才修铁路,结果只怕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不先栽下梧桐树,又怎能引得凤凰来?

  就建造技术而言,在长虹卧波一般的港珠澳大桥都早已通车的情况下,港岛的轨道建设可谓“小菜一碟”。现代工程技术发展很快,我国的建筑技术和能力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现时的轨道建设多采用沉箱技术,先建好巨大的管道,再一段一段地拼接,建造效率比传统方法要快好多。南港岛綫西段若采用新技术,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建造时间也可缩短,南区居民有望早日受益。

  香港进入由治及兴新征程,特区政府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未来香港有两大工程项目,分别是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区域的发展可以按下暂停键。事实上,区区都要发展,先易后难,先近后远,这是合理的选择,也是最容易见到成效的做法。南区居民盼望早日听到“下一站是香港仔”、“下一站是数码港”的广播声,他们已等了数十年。香港要全面发展,需要打破常规,破难而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