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不怕困难办实事 敢拚善战才会赢

2023-07-03 04: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在拓土建屋上全力提速、提量、提效、提质,初见成效。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表示,明年将有2000个公屋单位平均提前半年上楼,未来将有1.2万个公屋单位平均提前3个月至18个月上楼。第六届特区政府上任一年,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未来需要继续开拓进取,解放思想,为民生办实事,见实效。

  房屋问题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房屋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堪称香港良政善治的试金石。新一届特区政府将解决房屋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既有行动目标也有路线图,包括进一步拆墙松绑,加快觅地建楼速度;为上楼时间“封顶”,任内实现平均上楼4.5年的目标;以及为房屋面积“封底”,单位面积不能少于260呎,一度大行其道的“纳米楼”将成为绝响。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举措,体现了特区政府解决房屋问题的决心。

  目前公屋上楼平均轮候时间为5.3年,比一年前的6.1年减少了8个月时间,这对栖身不适切住所的基层市民来说,是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特区政府说到做到,非常务实,未来平均上楼轮候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

  特区政府开了个好局,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时也要看到,房屋问题是长期累积下来,属于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解决。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困难要一个一个的处理,特区政府需要时间来解决房屋问题。与其设立过高的目标而不能实现,不如实事求是,特区政府坚持任内将轮候上楼时间压缩至4.5年的目标不动摇,符合实际情况,也是进取的做法。

  事实上,解决房屋问题要迎难而上,需要政府的高效统筹推动,也需要创新思维。政府将推出全新“简约公屋”,在未来五年兴建约3万个单位,将原本12.8万个公屋单位总量推高到15.8万。政策一出,各部门付诸实践。首批简约公屋已选址屯门等地,设计连建筑工程费已完成评估,立法会亦已通过拨款,建屋程序随即展开。

  长远的土地规划是解决房屋问题的关键。经新一届特区政府覆检后,香港未来十年土地供应达3280公顷,足够兴建逾49万个单位,高于每十年43万个单位的需求;施政报告更首次公布可作住宅用途的“熟地”时间表,为土地供应定下清晰目标;发展局已向立法会提出精简发展土地法定程序的条例修订草案,大刀阔斧,省却重复程序,切实加快拓地,体现了敢于作为的新作风。

  未来几十年香港拓土建屋所依重的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两大发展规划,都是大手笔,也都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阻力不会小,困难不会少。特区政府可以总结过往得到的经验教训,碰到困难不能绕道走,遇到阻力不能和稀泥,必须以香港的长远和整体利益为依归,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勇气和智慧,向目标迈进。

  良政善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项政策、每一个实际行动之中。评价是否良政善治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以民为本,勇于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让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也是香港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