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进一步优化吸引人才机制

2023-07-11 04: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宣布,截至今年6月底,一系列的“抢人才”计划已有逾10万宗申请,比原订每年吸引3万5千人才的目标超出近两倍。这的确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证明香港有足够的吸引力,增加了各界对香港未来的信心。当然,逾10万人申请来港,不代表申请者全部是人才,或者全部是香港需要的人才,特区政府需要做好把关,同时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做好配套服务,做到既能吸引人才,更能留得住人才,推动香港开新局。

  人才是世界各地争夺的目标,香港如何抢赢别人?去年10月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在全球“抢人才、抢企业”大计,目标是3年吸引10万人才。曾有人对此将信将疑,更有人冷嘲热讽,不过事实胜于雄辩,香港的吸引力之强超乎很多人的想像,那些唱衰香港的人被一再打脸。其实,这么多人才来港,单是他们的消费力,就可以让香港经济即时受惠。更别说他们专业能力,将推动包括创科在内八大中心发展,让香港迈上新台阶。

  良禽择木而栖。各地人才蜂拥来港,是因为香港拥有许多独特优势,包括自由经济体,以及法治、廉洁、多元文化、美食之都等等。而香港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一国两制”,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背靠内地14亿多同胞的庞大市场。香港的“内通外联”角色是伦敦和纽约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这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球的人才。

  过去几年,香港经历了几番风雨,黑暴、疫情接踵而至,都对香港经济构成打击。全球经济复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加上地缘政治恶化,作为开放经济体的香港难免受影响。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香港始终是一块福地。过去一年来,香港社会以习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为引领,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展现了良政善治的新气象。

  回顾过去,香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识变应变求变中实现自我超越的历史,香港人一向擅长在变局中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把握发展机遇。正如中联办主任郑雁雄昨日所指出:“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变局中实现的,世界有变数、香港有‘着数’,世界有变局、香港有新局。”

  愿意为香港效力的人才络绎于途,这是好事。也正因为申请者众多,给了香港精挑细选的空间。特区政府选拔那些真正的人才、香港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要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扩大吸引人才作好准备。李家超早前表示,研究放宽“高才通”的门槛,吸引百强大学以外的人才。这个思路是对的。

  首先,百强大学多是综合型大学,综合能力强,不代表每一个科系都强;其次,百强大学的标准是西方主导的,未必真正反映其他大学的实力;一些非百强的专业型高校,在一些科系上的实力甚至更强。而这些专业人才可能就是香港最需要的人才,特区政府未来在吸才方面需要更细化、更精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为我所用。

  有了人才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最关键。人才来了,如果发展环境欠佳,他们是会离开的。特区政府要为留住人才做好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心无旁骛地为香港贡献聪明才智,而且爱上香港,愿意留下来,这是真正的吸才成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