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方舱肩负新使命 建设香港添动力

2023-11-27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自年初复常以来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新冠疫情期间兴建的隔离设施快速转型,派上新用场。这些设施或被改造为建造业培训基地,或被改装为外劳宿舍,或变身青年服务场所,总之各适其适,为建设香港提供新动能。

  三年疫情期间,香港建造了不少抗疫设施。去年初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需要大量隔离设施,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在青衣、粉岭、新田、潭尾、启德、河套等地,火速建造数万个方舱,帮助香港渡过了那段困难时期。随着疫情过去,社会各界就如何使用这些方舱献计献策。特区政府一早表明,将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将方舱转作其他用途。

  特区政府说幹就幹,积极作为。其中,国家援港、仅用29日建成的元朗潭尾方舱,经过两个月的改造工程后,已经变成元朗建造业输入劳工宿舍,可入住7000人。大公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见到昔日方舱的布局大致未改,但功能已经改为宿舍,里面设有洗手间、集体冲凉房,也提供暖气和自动贩卖机。茶水间设有饮水机、微波炉和电磁炉,可以简单煮食。上网则有WiFi。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部分组合屋被打通后成为活动室,内有桌球枱、乒乓球枱等。方舱外面的人工草坪上,更设有桌椅及遮阳伞。可以说,宿舍应有的设施都有了,非常的人性化。有入住的工友表示,宿舍设施之完善超乎想像,可以“拎包入住”。

  现时香港经济动力澎湃,各行各业都缺人,特区政府为此启动劳工输入计划。但在香港本身都缺少居所的情况下,如何安置这些外劳?这是不少人曾经担心的问题。随着潭尾方舱改造为外劳宿舍,有关问题得到适切解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友需要进入市区时,由聘用公司安排车辆统一接送。如此一来,既方便人生地不熟的外劳适应新环境,也避免大量工友与居民同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一举两得。

  前身为新田购物城的新田方舱,已变身新田训练场,为建造业工友提供培训和工艺测试场地,并提供油漆及装饰等工种的考试项目。香港建造业“青黄不接”,面临断层之危机,如何鼓励年轻一辈投身建造业乃是一大挑战。如今方舱变身课室,有助为建造业输入“新血”,善莫大焉。正如当日有份参与建造新田方舱、后来因中招而入住方舱的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现任总管罗君逸表示,对昔日帮助患者的方舱有了新用途感到很开心,“当日的心血没有白费!”

  至于其他的方舱,现在也是纷纷转型。如青衣方舱经过改造后提供给青年制服团体,用于举办升旗及步操培训和其他青年发展项目;位于河套区、由中央出资援建的应急医院,去年12月移交特区政府,由医管局接管。今年4月,医管局在应急医院推出“日间放射诊断服务先导计划”,为病人提供放射治疗,包括电脑扫描及磁力共振扫描造影检查,以纾缓公院放射科的服务压力,半年来服务4000个案,缩短了公院轮候时间。

  这些隔离设施纷纷转型,物尽其用,充分显示特区政府灵活务实的施政风格,为加快落实施政报告提出的各项蓝图作出贡献。事实上,不管方舱的功能如何改变,其服务社会、造福市民的初衷没有改变,更折射中央对香港的关爱和支持始终如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