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优先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2024-01-20 04: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特区政府宣布押后垃圾收费的实施日期,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体现了务实担当。处理垃圾问题固然重要,但与发展经济、解决房屋等要务相比,并非最迫切。处理垃圾问题从长计议,一方面有利于特区政府集中精力,优先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确保相关政策得到优化,更好地落到实处。

  垃圾收费原定去年底推行,但考虑到清洁服务人手不足等因素,推迟至今年4月1日。如今再度推迟,原因依然是准备不足。且不说一般市民对垃圾收费的认知与政府的宣传推广有落差,在政策配套等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垃圾收费需要使用指定的胶袋,近日有生产商反映,环保署要求加大5成的产量,但“机器开尽”也做不到;饮食界则指出,四成商场未有回收厨余的设施;而垃圾收费尚未实施,已有人为图方便随意弃置大件的固体垃圾,前街后巷的卫生黑点因而增加,日后郊野公园也会沦为重灾区,香港恐有“垃圾围城”之危。正如有区议员指出,在具体操作未厘清下,推行有关政策不宜过急。

  垃圾收费的重点不是征费,而是减少垃圾制造量,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出发点是一回事,效果如何是另一回事。就以推行了十多年也争议了十多年的胶袋收费政策来说,落实之初胶袋是减少了,但更不环保的不织布袋增加了。立法会一份资料显示,过去10年来,弃置于堆填区的固体废物增加两成,其中废胶弃置量更增加近四成。施政要以结果为目标,在胶袋收费未如理想之下,匆匆推动垃圾收费,实际效果如何不能不令人担心。

  垃圾收费在不少国家、地区已经落实,减废效果不错,为什么在香港却一波三折?背后原因值得分析总结。香港居住空间普遍狭逼,不少住宅连垃圾桶都放不下,“三无大厦”缺少处理垃圾的设施,清洁公司长期招不到人,香港甚至“垃圾分类”这一基本的工作都没有进入轨道。可见在解决垃圾问题方面,必须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无法全盘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特区政府推出政策需要有理有据,尤其是“接地气”,善于倾听市民的“牢骚”,乐于理解街坊的“抱怨”,多站在市民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

  说到底,要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弯、脚步向下走,聚焦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香港的现实而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当务之急,进一步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是当务之急,高息环境下香港资产受压、楼股表现不振,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还有房屋、教育、安老、医疗、鼓励生育等等,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相比之下,垃圾收费没有那么紧急,暂缓处理是理智的决定,可避免因政策未完善而导致的混乱情况。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主席在前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对香港提出“四点希望”,其中第三点是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习主席强调,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特区政府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以务实的态度,调整优先秩序,值得点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