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2024-02-17 04: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春佳节期间,拜年与庆祝活动频繁,访港游客增加,垃圾量随之上升,但由于分类回收箱不足、垃圾桶减少,街头角落出现不少垃圾,包括那些可回收的礼品纸盒。在一些“三无大厦”,随意丢弃垃圾的问题更为严重。这一事实凸显了香港处理垃圾问题的复杂性。特区政府将垃圾征费政策押后实施实在是明智之举,而要在未来不到半年时间内做好所有前期准备工作,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香港每天都在产生大量垃圾,为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垃圾堆填区有“爆棚”之虞。特区政府推动垃圾征费政策,三年前获立法会通过,希望借收费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垃圾并推动回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放眼周边地区如韩国、日本,垃圾征费都做得不错,上海、深圳等地在垃圾回收方面更是后发而先至,令香港面对不少压力。然而,特区政府的垃圾征费政策已两度推迟,这足以说明香港在处理垃圾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情况比其他地方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

  首先,香港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人均制造垃圾量高于其他地方;其次,香港居住面积普遍狭逼,不少“蜗居”连转身都很困难,遑论有足够空间放置垃圾桶及进行分类。特别是那些“三无大厦”,根本就没有管理,居民也不知道回收箱在何方位,在前街后巷或楼梯口弃置垃圾之积习一时间难以改变;其三,香港在垃圾分类方面先天不足,来来去去“三色桶”,无法涵盖所有可回收的垃圾种类,加上一些市民缺少回收意识,什么垃圾都“一古脑儿”弃置,导致“分类”往往流于形式。虽然近年特区政府在全港十八区推动“绿在区区”计划,然而计划下回收的垃圾种类有限,譬如厨余回收设备就严重不足,回收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处理垃圾是艰巨的工作,做好配套措施是前设,包括有足够的回收设施,有充分的宣传教育,有严密的监察及跟进行动,若在这些基本功尚未做好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结果难能理想。以胶袋征费政策为例,推行了10多年,结果是胶袋量虽有下跌,但不环保的不织布袋却又大量增加。还有,第二阶段胶袋征费由商家收取,一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而滥派平口胶袋或商品过度包装,无端制造出更多垃圾。有人以“失败”来形容胶袋征费政策,足以引以为戒。

  新一届政府履新以来积极有为,带来施政新气象,令人耳目一新。但就垃圾征费政策而言,由于前些年准备工作不足,坊间的各种争议也未消除,因此在推动有关政策时必须更加慎重,循序渐进。有关部门需要脚踏实地,深入民间,多倾听不同的意见,多了解存在的困难,积极回应市民的关切,释除各方疑虑,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少准备之战。将基本功做好了,配套做足了,自然是水到渠成。

  垃圾征费政策在今年8月1日落实,要在余下时间里做好一切准备,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更何况,特区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而拚经济、谋发展、补齐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短板,更是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有必要分清轻重缓急,理顺施政次序,既要积极有为,也要科学作为,精准施政。归根究柢,以效果为导向,力求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则皆大欢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