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垃圾收费先行先试 认真务实科学决策

2024-04-02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昨日开始在全港14个处所启动,涵盖政府大楼、公私营住宅、商场、食肆以及安老院舍,所有试点会免费获得指定胶袋和标签。特区政府表明,希望通过“先行先试”计划聆听市民声音,了解实际运作中的困难,视乎结果再作下一步部署,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事实上,有关政策影响千家万户,必须审慎处理。

  世界上不少地方已实施垃圾收费政策,而取得良好效果的地方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垃圾分类和回收等配套措施方面做得好,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香港推动垃圾收费一波三折,症结在两大方面:一是准备工夫不足,包括至今未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未有足够的厨余收集箱等,一些“三无大厦”没有垃圾桶,结果楼梯后巷遍布垃圾;二是香港住宅空间普遍狭窄,基层居民生活压力大,垃圾收费对他们来说有“陈义过高”之嫌。过往有关部门对这些实际困难估计不足,前些年匆匆推动有关政策,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特区政府早前第二度押后有关政策实施时间,是面对现实下的务实决定,也是尊重民意的体现。通过“先行先试”计划,特区政府可以实地观察运行过程的难点和堵点所在,总结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先行先试”毕竟属于试验性质,至少存在三点“先天不足”。包括:全港试点数量有限,范围太小,试验结果的代表性不高;计划采取自愿原则,试点的居民未必百分之百的参与,参照效果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所有试点获免费派发胶袋和标签,这是没有成本的,一旦落实付费,那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境。

  特区政府承认,“先行先试”与实际情况不同,但希望尽量模拟实际情况。事实上,现时全港屋邨的厨余机只有约300至400部,要在八月前为所有屋邨装好厨余机,并非易事。早前有报道称,指定垃圾袋生产进度跟不上。更何况,大众接受程度、营商环境等,都是未知之数。特区政府计划在今年5月至6月份,到立法会交代试验结果。而对于收费计划是否在八月如期落实,特区政府的态度相当谨慎,有关官员表明会视乎结果再作部署,这为未来的政策调整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也有助于纾缓社会上的焦虑情绪。

  说到底,垃圾收费政策的目标不是收费,不是所谓“增加库房收入”、“减少赤字”,而是为了减少垃圾,优化市民的生活空间。然而,由于香港10多年前推动胶袋收费政策的效果未符预期,垃圾收费政策也一路伴着争议而来。直至今日,社会上对有关政策“扰民”、“没有实际效果”的质疑声不断,要求停止有关政策的呼声也没有停息。对特区政府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先行先试”,拿到具体数据,用事实说话。有人建议,特区政府在试行10天或半个月后就应该进行检讨,增加透明度,有利科学决策。

  “先行先试”结果如何,目前言之尚早。如果进展理想,数据具说服力,自然为大家所乐见。但万一事与愿违,事实证明香港在很多配套方面仍未能准备就绪,那就要及时调整优化。争取最好的结果,同时要做最坏的打算,特区政府需要两手准备,再行定夺。

  好的动机未必出现好的结果,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特区政府既要积极有为,更要科学作为,善作善成。归根究柢,舆论质疑的是现阶段全面收费政策在香港是否可行,而不是质疑环保大原则。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全社会同心协力之下,相信香港一定能找到有效减少垃圾、促进环保的可行之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