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善用新思维新办法解决发展问题

2024-04-17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就香港实现由治及兴提出“五个需要”,包括需要把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好、发展好,需要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夏主任的讲话振奋人心,也为香港社会带来莫大启迪。以香港发展国际航空枢纽面对区内激烈竞争为例,完全可以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洪流中,用创新思维来解决,更好促进大湾区发展。

  香港自去年初全面复常后,航空业强劲复苏,赤鱲角机场再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香港货运量亦已重夺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香港机场面对激烈竞争,竞争既来自区外,也来自区内。在大湾区80公里的半径内共有七个机场,呈多中心发展格局。由此带来两大挑战,一是民航空域占比少,航班流量大,空域资源紧张;二是七个机场不少航线重叠,广深港三大机场的航线网络重复性尤其明显,同质化竞争、定位重叠、空域虚耗的问题严重。

  事实上,珠三角素有“全世界最复杂空域”之称,因为区内空域涉及广州、珠海、香港三个空域管制区,分属国家民航局及香港民航处管理,加上香港与内地空域管理制度存在诸多差异,协调不易,造成空域资源未能有效利用。近年来,各机场都在积极加建扩容,同质竞争的问题更形炽热。虽然说,湾区机场20多年前已提出加强合作,并形成了A5联盟和联席会议机制,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各机场仍处在激烈竞争的状态。

  随着香港筑牢国安屏障,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相关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契机。香港民航处、澳门民航局及国家民航局成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空中交通管理规划与实施三方工作组”,全盘考虑整个大湾区的空域发展。三方机制一直在保持密切沟通,2021年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空域规划快速模拟评估三方空域优化模型建模评估工作报告》,就大湾区一些新航线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商讨评估,积极探索应用新导航技术,推进大湾区空管运行的创新升级。

  由“珠三角”空域合作变成“大湾区”空域合作,七大机场亦由“邻居”变成“一家人”,什么都可以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解决的思路,无外乎根据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各展所长。香港的优势在于广泛的国际联系。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常住广州的国际旅客选择香港机场出发的有44.9万人,常住深圳的国际旅客选择从香港出发的有149万人,反映湾区内越来越多国际客认可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另一方面,为了便利区内国际客使用香港机场,香港加强了有关建设,“海天中转大楼”于去年8月投入使用,澳门及内地的中转客可经由港珠澳大桥直达香港国际机场禁区。机管局亦已在大湾区设立20个城市候机楼,明年将增至30个,大湾区旅客使用香港机场来往海外更加方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香港居民去内地旅游,选择从深圳或广州起飞,这种互惠合作模式有望在将来进一步扩大。

  就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经济区内有多个机场并非罕见,如伦敦有6个机场,各机场由国际线到欧洲线到廉航,定位不同,分工明确,发挥最大效益,这值得大湾区借鉴。说到底,“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优势,“内通外联”是香港最独特的优势,中央是香港最大的靠山,在全国“一盘棋”之下,大湾区内不管是航空合作还是其他合作,不管是发展问题还是民生难题,只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多用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就能实现多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