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回收配套严重不足 垃圾收费说易行难

2024-04-24 04: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环保人人支持,但要将环保理念落到实处,不能空喊口号,而是要做好配套基本功。垃圾收费政策两度押后,原因就是配套不足,社会争议大。对于有关政策能否在8月1日全面落实,目前社会各界依然相当悲观,原因仍然是配套不足。大公报记者近日实地调查香港厨余回收处理的情况,帮市民了解真相,也为特区政府“先行先试”后决定下一步怎么走提供参考。

  厨余是香港最大类的固体垃圾,在香港每日弃置于堆填区的固体废物中,厨余占三成。厨余回收处理做得好不好,被视为垃圾收费政策成败的关键。但有目皆见的是,在厨余回收和处理配套方面,都满足不了市民的需要,与政策目标严重脱节。

  目前全港有4个处理厨余的中心,理论上每日可接收处理600公吨厨余。不过根据环保署资料,现时每日只能处理约210公吨。大公报记者近日前往4个设施观察,发现实际回收处理的情况,同环保署声称的数字颇有出入。位于沙岭的O.PARK 2声称每日可处理300公吨厨余,为本港现时最大厨余处理设施,记者观察一整天,发现只有4架厨余车进入。在沙田污水处理厂,记者当日只见到5架厨余车进入;大埔污水处理厂的情况更不堪,全日只有两架厨余车进入。每架厨余车载重多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装满了也不过是2公吨。

  不妨比较以下这组数字:全港每日生产厨余3600公吨,厨余设施处理能力600公吨,环保署声称每日处理210公吨,而记者现场观察所见,进入处理设施的厨余车数量稀落,实际处理量远远低于政府公布的数字。为何数字与实际有这么大的落差?有关部门需要作出调查,给出答案。

  再看厨余回收的情况。现时约150个公共屋邨设有厨余机(回收桶)530部,占全港公共屋邨约七成。有政党近日调查发现,厨余机存在覆盖面不足、数量不足、人手不足“三大困局”。以观塘区8个设有厨余机的公共屋邨为例,其中7个屋邨的厨余机与住户的比例,大大超过政府设定的每500至900个公屋住户共用一个厨余机的标准,部分屋邨的比例突破了1:1300的水平。有四成住户表示,前往厨余机需要走半小时至超过1小时,非常不方便。而私人楼宇的厨余机设置,同样未如人意。

  更令人吃惊的是,有厨余机装满8小时后仍然无人处理。厨余不同于其他生活垃圾,需尽快处理,否则很快腐烂发臭,引来老鼠、蟑螂、蚊子等。处理垃圾属于厌恶性工作,加上人工低,本来人手就不足。实施垃圾分类后工作量增加一倍,如果薪酬福利方面跟不上,只会导致更多人离开这一行业,届时莫说垃圾分类回收,单是大量无人处理的厨余,就足以酿成灾难性后果。

  厨余回收处理配套严重不足,对垃圾收费政策构成严峻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是,将厨余回收并进行有机处理后,去向何方?香港没有农业,没有畜牧业,厨余生产出来的堆肥很可能是得物无所用,除了少数用来养花种草,大部分可能被送入堆填区。问题来了,香港为垃圾收费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下了这么大的血本,单是一个厨余回收中心的投资就达数十亿元公帑,如果转一个圈,又回到堆填区的原点,那么这个工作的意义何在?

  环保是崇高理念,但理念的背后必须是求真务实,讲究效果。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施政要以服务民生为中心,环保政策要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以大多数人的福祉为依归,决不能为了环保而环保,做无用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