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联动腾飞 提升香港航空枢纽地位

2024-05-23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是其中重要一环。《大公报》近日举办“创新求变 联动腾飞──大湾区航空新质生产力”座谈会,邀请官员、议员、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就大湾区航空业发展建言献策。“湾区联动”、“优势互补”、“打造新质生产力”……成为座谈会的热词。事实上,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资源要素配置、创新深度合作机制、做大做强大湾区航空业市场,越来越成为各界的共识。

  粤港澳大湾区空域素有“世界上最复杂空域”之称,在80公里的半径内,拥有七个机场,而空域涉及广州、珠海、香港三个管辖区,分属国家民航局和香港特区民航处管理。“一国两制”之下,香港与内地空域在管理制度上存在诸多差异,协调不易,造成空域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各机场纷纷扩容,同质竞争的问题凸显。虽然说,湾区机场讨论合作多年,更已形成联席会议的合作机制,但显而易见的是,区内各机场协同合作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如何发挥好各自优势、做大做强湾区航空业,是摆在各机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命题。

  解决问题的密码,其实就在共建大湾区上。湾区机场在管理制度上的差异,不应该成为阻碍合作的因素,反而可以成为互相取长补短的增长点。对香港来说,完全可以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潮中,与湾区其他城市实现协同发展。将湾区其他几大机场看成“一家人”,而不是“邻居”,在新形势的市场需求下,通过互商互量、战略协作,做好基建联通,加快人员、货物等要素的流动,降低运输和交易的成本,缔造多赢的局面。

  在这次座谈会上,不同持份者就香港航空业发展及湾区机场合作提出具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有航空业者指出,在更多的通关口岸推行“一地两检”,可以大大便利跨境旅客;有运输业者建议,可在香港机场设定区域,允许“北车南下”,每年可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国际及内地商务人士经港珠澳大桥入境香港,带动消费及香港的会展业;有空运业人士强调,大湾区跨境电子商务蓬勃,电商包机市场看好,香港要抓住机会,趁势而上,等等。

  优化香港机场的交通布局,成为座谈会上的焦点之一。目前,香港只有一个西九龙高铁站接入国家高铁网,限制了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衔接。相比之下,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有多个高铁站,深中通道将在今年六月正式通车,而另一条连接深圳与珠海的深珠通道也在计划之中,连接珠江口两岸的高铁、公路、城轨等基建日益完善,对企业的生产布局、港口物流、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深远影响。香港应同深圳合作,加快香港机场与深港西部通道连接;扩展香港高铁线,让西九站连接机场,可以形成空铁联运,促进大湾区机场的联动互通。有立法会议员强调,要尽快打造“机场快线2.0”。

  在传统空域之外,低空蕴藏巨大商机。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空经济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深圳,无人机送餐及“直升机打的”已经成为现实。香港为吸引游客而推出的无人机表演,正是低空经济的尝试。低空经济大有可为,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一个重要机遇。

  大湾区是经济增长引擎,大湾区是香港的未来。香港进一步擦亮国际航空枢纽的金字招牌,答案就在共建大湾区上。特区政府需要因时制宜,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周边城市高质量联动腾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