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实事求是搁置垃圾收费计划

2024-05-25 04: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推行近两个月,昨日结束,特区政府将于下周一向立法会提交试行计划报告。从先行先试期间反映出来的各种实际问题来看,香港并未具备如期全面落实垃圾收费政策的主客观条件。特区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检讨垃圾收费政策并思考未来方向,这本身就是良政善治的体现。

  垃圾收费政策成功与否,既视乎有没有足够的回收配套,亦视乎市民是否主动配合。香港4月1日开始先行先试,实际结果未如人意。就硬件而言,香港现有的垃圾回收设备严重不足。以厨余为例,占城市固体废物三成,是最大宗的城市垃圾,但全港现时安装的智能厨余机只有数百个,只能覆盖全港少数的屋苑。而在设有厨余机的屋苑中,分布也极不平均,有的距离家居遥远,需步行20分钟或以上,十分不方便,更有“扰民”之谓。

  更何况,香港现时处理厨余的六大中心只能处理全港十分之一的厨余,另外九成厨余送往堆填区。这意味着即使香港有能力回收全部的厨余,但在处理能力不足之下,这些回收工作不过是劳民伤财而已。

  市民配合政策的意愿不足,更是一言难尽。参与先行先试的14个试点中,在使用指定垃圾袋方面颇为参差,商场使用率约七成,公营房屋及私人住宅的使用率平均是两成至五成多不等,“三无”大厦的使用率低至两成。现时的指定袋是免费提供,使用率尚且如此之低,将来收费时,令人担心会出现大量非法弃置垃圾的情况。事实上,清洁公司普遍反映,因为要使用指定袋包装垃圾,清洁工人的工作量大增一半至一倍;食肆方面指出,处理厨余有困难,成本上升,员工有怨气。一些屋苑管理公司亦反映,新政策下处理垃圾需要新增人手,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管理费或要增加三成。

  绝大多数人支持环保,而垃圾收费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希望通过收费移风易俗,从源头减少垃圾量,并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理念。然而,理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虽然香港酝酿垃圾收费多年,可惜配套工程一直没有跟上,特别是香港乃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居住空间普遍狭小,在垃圾回收和分类方面存在许多之前想像不到的实际困难。正因为各方面条件不成熟,本届特区政府在推行有关政策时非常谨慎,先是两度押后实施有关政策,继而先行先试,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这体现了本届特区政府的务实作风。

  事非经过不知难。先行先试的最大意义,在于掌握了大量数据,也让大家了解到实际运作情况,这为下一步怎么走提供了事实依据。正如不少人指出,全面检视乃至搁置计划是必然的选择,也是科学的选择,更是尊重民意的体现。

  但仍有少数意见认为,垃圾收费是“好政策”,“应该迎难而上”。其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勇气,而是意气用事,非市民所愿见,更不符合现实。以日本为例,实施垃圾收费政策数十年,但在东京及大阪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至今仍有部分区域豁免收费,特事特办。香港的人口密度比东京大阪还要高,又有什么条件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落实有关政策呢?

  落实任何政策都要基于香港的客观现实,懂得变通。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过去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已能做到。香港在处理垃圾方面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重新出发,借鉴内地垃圾焚烧发电等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高质量环保之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