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环保从未停步 减废久久为功

2024-05-29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暂缓垃圾收费计划,体现了科学施策、务实理性作风,符合香港整体利益,为市民所乐见。但仍然有少数意见坚持垃圾收费应该“迎难而上”,或者所谓的“择善固执”;也有人批评市民处理垃圾的习惯没有改变云云。这类将垃圾收费与环保简单划“等号”、将“减废”与“收费”混为一谈,或者归咎市民环保意识低的说法,要么逻辑混乱,要么以偏概全。特区政府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解说,澄清谬误,讲清道理,这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在检讨、完善环保政策的同时,集中精力拼经济、拚发展。

  环保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很宽广的大概念,处理垃圾是环保的一部分,两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近两个月的先行先试期间,出现了各种问题,反映香港各方面准备不足,除了暂缓推行,没有其他的更有效的方法。反过来说,如果不顾客观现实强制落实有关计划,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这有违政策的初衷,也并非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暂缓垃圾收费不是放弃减废,更不是环保停步,而是做好准备,以找出更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更有效率的减废方法,重新出发。

  垃圾收费的本意,是通过“污者自付”原则,达到移风易俗、源头减废的目标,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观乎世界各地的实践,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全世界最早实施垃圾收费的是美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一些州已开始实施。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成为全球制造垃圾最多的地方,人均丢弃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美国的垃圾收费是公认的失败案例,印证收费并不必然减废,值得香港社会思考。其实减废有多种方法,香港是否一定要用惩罚性的措施来达到减废的目标呢?如果采用奖励性的措施,或者多管齐下,是否可以达到更好的减废效果呢?

  有人认为香港应向日本学习。其实,香港要向日本借鉴的,是其配合垃圾处理的一揽子举措。日本在有关政策的配套方面做得非常好,首先是打自幼稚园阶段的垃圾分类教育,习惯成自然;其次是齐全的回收设施;其三是因地制宜,由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并非一刀切收费。

  反观香港的垃圾收费计划过于简单化,在缺少完善配套之下,将责任推给市民。举例说,全港住宅大厦数以万计,厨余回收桶覆盖率低得可怜,如何回收?再说六大厨余中心的处理能力,仅及全港回收量的十分之一,距离厨余循环再用、绿色环保的目标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垃圾收费不切实际,没有现实可行性,暂缓是负责任的做法。

  至于将暂缓的责任归咎市民不配合,更是大错特错。有目可见的是,现时很多住宅小区定期回收胶樽和废纸,做得很成功;多处的“绿在区区”回收装置,总是装得满满的;再看“走塑”政策,市民也好、商户也好,都积极配合,过程大致顺利。这些事实充分说明:香港市民的环保意识很高,只要环保政策不那么“扰民”,不那么“痛苦”,不那么“离地”,大家绝对乐观其成。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福祉,这一点毫无疑义。在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之下,香港更要加强环保工作,为保护地球出一分力。但另一方面,不能将环保视作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站在高地上说空话。香港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施政要分清轻重缓急。暂缓并不成熟的垃圾收费计划,可以给社会提供更大的空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当务之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