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一国两制”为港人提供巨大机遇

2024-06-12 04: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自从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访港以来,港人何时能遨游太空就成为热门话题。如今,这一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昨日宣布,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香港澳门各有一人入选。首次有港人获选载荷专家,有机会成为航天员,亲身在太空参与科研工作,为国家航天事业作贡献,写下了特区和香港人的光辉历史。这一事实亦证明,国家为港人圆梦提供广阔舞台,香港愈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愈能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

  国家从2022年展开第四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本港社会热切期待首位港产航天员的诞生,选拔工作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共有120人报名参加初选。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最终有一人脱颖而出。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形容,这一消息令全港引以为傲。他并指出,首次有港人入选预备航天员有三大重要意义:一是“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让港人能够参与;二是凸显国家重视香港的科研发展;三是显示香港青年实现梦想的决心和毅力。

  事实上,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天宫”筑梦到各项太空计划,过去30年间,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航天大国。国家航天员及相关专家团队多次访港,与港人展开亲切互动,与大中小学生举行多次座谈,与科技及高等教育界深入交流。这些访问活动一次又一次在本港掀起航天热潮,大大提升了香港市民的国民意识及民族自豪感,拓展了本港青年的视野,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技、逐梦太空的种子。

  另一方面,香港也凭着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国家航天科技作出重要贡献。嫦娥六号日前完成复杂的轨道对接,实现人类首次在月背取壤的壮举,“香港智慧”在其中扮演了角色。理大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是今次计划成功的功臣之一,而这正是香港发挥独特作用的体现。香港科研人员的每一次参与,既是展示自身科研实力的窗口,也是国家支持香港的体现。倘若没有这些参与机会,香港科研水平再怎么强劲,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提升相关领域科研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国家支持香港发展科技是全方位的,包括在香港设立了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香港高水平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批准内地科研资金跨境南下、鼓励两地产学研合作及香港科技青年到内地交流创业等。国家高质量发展波澜壮阔,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为香港创科注入源头活水,为香港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也为香港青年创造了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

  正因如此,香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效对接国家的科研体系,深度参与国家的科研项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推动创科发展,更好地发挥“一国之便、两制之利”。对广大香港青年来说,发展平台是前所未有的宽广,成长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丰富,但只有及早锚定方向,坚定信心,努力拼搏,装备好自己,才能像首位港产载荷专家那样,学以致用,将理想变成现实。

  从香港科学家为国家航天事业不断作贡献,到首位港产载荷专家入选预备航天员,对香港社会的激励是巨大的。爱国爱港与个人事业前途是一致的,只有将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激发最大的潜能,实现最大的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