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香港大有可为

2024-07-17 04: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广东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昨日发布“2023-2024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前海、南沙、横琴在制度创新方面达成3个“全国第一”,前海更在总分排名上独占鳌头。前海、南沙、横琴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位居全国前列,这不仅证明大湾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证明大湾区已经发挥出“一点两地”作用,也说明拥有国际化优势的香港,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独特力量,香港本身亦能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率先挂牌成立以来,现时全国已有57个自贸片区,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山大学连续9年发布有关指数,今年的指数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化环境”五大维度进行评分,前海、南沙、横琴的总分进入全国前十名。前海连续两年荣登总分榜首位置,今年更在“贸易便利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两项指标中排名第一。南沙在“法治化环境”指标中排名首位。横琴跃入前十名,进步较快。事实上,广东与上海作为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方面,亦在引领全国自贸区的发展。

  为什么大湾区内的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处于全国领先位置?香港是其中最关键因素之一。以南沙码头为例,其处理能力达到2000万标箱,国际航线众多,这些航线与香港紧密相连,形成了先到香港、再到前海、然后南沙的国际物流贸易链。在优化政府效能方面,南沙和前海均实施了6小时通关政策,效率大幅提升。在处理商业纠纷方面,借鉴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建立起完善的法治与商业仲裁制度。

  正如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广东自贸区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投资环境,加快了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了企业营运成本,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等地的合作,不仅共同推动大湾区发展,亦有力推动内地市场化和开放的进程。

  自贸区和大湾区建设,都是内地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中共十八大之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改革家的非凡远见和气魄,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5年来发展速度惊人。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比例,贡献全国GDP的11%,经济规模两年前已超越韩国和澳洲,跃升为全球第十大,与加拿大、意大利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

  在建设大湾区和自贸区方面,香港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香港也因此受益。广州南沙以“最香港的片区”著称,港式学校、港式社区、港式服务……为当地港人带来了“港式便利”。前海在建设领域率先与港澳规则衔接,例如前海合作区两个正在动工的建筑项目,从图纸设计到建造充满“港味”,共吸引10家香港机构和105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足证大湾区成为港人港企大展拳脚的舞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主席去年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正在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另一座里程碑,大湾区建设也将迎来新机遇。香港要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