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通过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

2024-07-25 04: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伟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谋划部署,推出数百项改革举措,并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支持香港发展高端人才聚集高地,这为香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的关键,在于“锐意改革,主动作为”。

  国家由贫穷落后到富起来、强起来,靠的是改革开放。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披荆斩棘,解放生产力,走出了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一样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的榜样。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和受益者。香港的每一次经济腾飞,都与国家改革开放密不可分。香港是自由经济体,市场一直很开放,但对如何“改革”却感到茫然。原因是,香港长期奉行“小政府、大市场”理念,由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不作为”的政府才被视为好的政府。然而,时代在变、条件在变、环境在变,原来的优点也可能变成短板、弊端。自由市场虽然催生了香港的繁荣,也衍生出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虽然近年特区政府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推出不少政策,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点希望”,并强调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会见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时表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来说,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夏宝龙主任希望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这是夏宝龙主任首次将“国家改革”和“香港改革”联系起来,寓意深远,表达了中央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值得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及思考。事实上,正如内地发展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只能用改革来化解。以居住问题为例,香港是发达经济体,人均收入位居全球前列,但大部分香港人的居住环境狭小,只有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积的一半,也远低于上海、深圳等内地城市,更有二十多万人住于㓥房等不适切住所,这早已被称为“香港的耻辱”。要从根本上解决居住难题,不能靠小打小闹,和风细雨,而是要通过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

  再如,香港有优秀的院校,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人才,且自香港回归之初,特区政府就提出发展创新科技的构想。可惜这些理想蓝图多流于口号,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直至近年在中央全力支持下,在共建大湾区的带动下,香港的创科才有起色。现在,中央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这是对香港提出了新的要求,香港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在引才的机制体制方面作出改革,不仅要吸引领军型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同时加快本地人才队伍建设,加速香港创科生态链的形成和优化。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香港由治及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香港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锐意改革,主动作为,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打开香港发展的新天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