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抓住奥运良机 加强体育普及

2024-08-05 05:01: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在香港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体育热潮,许多家长也纷纷为子女报读各类体育兴趣班,剑击、篮球、游泳等更是热门中的热门。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对于增强香港市民的体魄、为将来培养更多的精英运动员,具有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香港是一个贫富差距非常严重的地区,一些基层家庭难以承担专业运动训练的费用,这窒碍了本港体育事业发展。特区政府应当抓住好此次奥运热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推出举措,加强“普及体育”力度。

  就读中三、年仅15岁的Owen回想起去年的一场篮球赛,看到对手穿上学校运动服及毫无保护性的球鞋应战,装备差距悬殊,依然奋力对阵,令他深受感触,感叹基层家庭孩子想学打篮球,却因资源匮乏装备不足而得不到系统的训练。于是他联同弟弟和篮球队友等人组成名为“Game On”的义教组织,短短一年间已集合近70名义工,帮助了近600名孩童学打球、提升水平。他希望能教遍全港18区,“邻住教”各区有需要的儿童。

  Owen的做法,正正是“普及体育”的核心,是让“体育公平”在社会更深更广的范畴里延伸的关键。众所周知,香港基尼系数为世界之最,虽然香港拥有良好的社福机制,也拥有较多的体育设施,但在“揾钱第一”的香港社会,要让基层家庭父母花“重金”去支持子女在体育项目中的发展,显然不切实际。虽然香港代表团在本届奥运获得佳绩,一定程度上有助推广,但仅靠这方面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多的“有心人”,以及来自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广体育事业,并确定“五化”政策,也即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产业化、普及化。前几项成效显著,例如,从支持层面而言,精英运动员队伍不断扩大,系统配套不断完善,各大比赛上不断斩获佳绩。从基础建设而言,今明两年将有多个重点设施落成,包括香港体育学院新大楼、启德体育园等,为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多先进训练设施。普及化方面,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举措,例如举行各种体育同乐日、家庭日、业余比赛等,但仍然不够。

  未来可以考虑从两方面推进工作。一是以资助方式,推广更多的“邻住教”计划。“Game On”是由一群中学生组成,本身也面临不少困境,若有资源的支持,尤其是场地或专业运动人员的支持和协助,效果无疑更佳。因此,可以考虑推动区议会或社团合作,一方面能保持计划的长期性,另一方面能更切合社区的实际需要。二是加强对专业体育协会的引导。诸如剑击、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在香港已经很普及,而相关运动协会除了在发掘并培养优秀人才之外,也可以强化在社区间的推广,毕竟这些协会在青少年心目中就代表“专业”,更能吸引参与。

  江旻憓、张家朗、何诗蓓等接连在奥运会上夺牌,让香港精神在世界舞台上绽放,体现了香港新一代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展现了香港这个“活力之都”的风采。为什么香港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这既是运动员们刻苦训练、教练团队的高水平指导的成果,也和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运动协会的长期推广密不可分。

  但香港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还能在更多的体育项目中实现突破,关键是能否让更多青少年接触并获得良好的训练。发展体育事业,不仅在于提高香港在各大比赛中的表现,更在于提升港人健康指数、团结社会。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值得投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