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简称《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发布一周年之际,华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3家国际科技创新机构在河套深圳园区集中揭牌,这标志着河套深圳园区过去一年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汇聚了一批优秀科创企业和高端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协同效应,这也提醒香港方面要加快推进河套香港园区的建设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有关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区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去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 河套深圳园区规划》,为河套深圳园区发展按下“加速键”。
短短一年之间,河套深圳园区在制度创新、空间建设、产业发展、配套服务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包括落地实施“双15”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汇通”试点;完成大湾区首个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为金融标的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出台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度等创新机制,推进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可谓硕果纍纍。三大国际科创机构昨日集中挂牌,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涵盖央企、高校、龙头企业联合发起的研究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转化平台,更是意义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河套深圳园区推出不少惠港措施。河套深圳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去年9月开园,目前已引入50多家香港优秀科创机构、企业;香港5所世界百强院校的13个重点科研项目已在河套深圳园区落地开花;去年10月,河套合作区深港跨境巴士专线正式开通,实现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的无缝链接;今年2月,明确对在深圳园区工作的香港居民免征超过香港税负的个人所得税;8月初,正式启用一号通道新旅检厅,河套深港跨境巴士直通往返深港,科研人员进出一线更加便利。
河套深圳园区大变样,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彰显了只争朝夕的深圳速度,更离不开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战略谋划。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可以说,横跨深港、面积不大的河套创新合作区,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大湾区发展的引擎,更是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在河套深圳园区以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建设的同时,河套香港园区建设也取得不俗的进展。今年4月份,与全球各地的9个经济体约60家企业、科技企业及院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毋庸讳言,香港园区在建设速度、发展规模、引入企业和人才规模等方面,与深圳园区不可同日而言,与市民的期望也有相当大落差。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拥有独特优势,中央对香港寄予殷切期望。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对香港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界定,包括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等。近来香港社会学习贯彻习主席给祖籍宁波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精神,传承爱国心、桑梓情,关键是“三结合”,并落实到行动中。
行政长官李家超正就下一份施政报告进行咨询。各界期待,特区政府在未来施政蓝图中锐意改革,就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河套香港园区建设提出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规划,这是加快香港经济转型之必需,也是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香港力量之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