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积极求变 巩固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2024-08-28 05:01: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政府统计处昨日公布,本港今年七月整体出口货值按年增长13.1%,进口增长9.9%,更创下今年一月后最大增幅,这也是连续五个月上升。首七个月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按年上升12.4%,商品进口货值上升8.0%。香港贸易表现强劲,令人鼓舞,未来要紧紧抓住内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锐意改革,积极有为,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

  今年首七个月与去年同期比较,香港大部分货品的整体出口值录得增长,其中以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品、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的出口增幅最大。就出口市场看,对内地、美国及欧盟的出口继续明显扩张,输往其他地方的货品则表现参差。政府发言人表示,展望未来,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摩擦会带来风险,但只要外部需求维持稳定,香港出口的正面表现可望持续。

  香港未来贸易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地占香港出口比重达六成以上,对香港贸易整体表现举足轻重。内地经济今年可望保持百分之五的增长,对进口的需求保持平稳,这是香港贸易维持正面表现的底气所在。特别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明确支持香港巩固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香港内通外联的独特优势将因此得到进一步凸显。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香港致力打造成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离岸贸易总部,协助企业升级供应链及拓展海外业务。去年至今,投资推广署已成功协助700间企业落户香港及拓展业务,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推动经济和贸易增长。

  另一方面,美国联储局释放信息称,最快下个月开始减息。专家估计今年内美国将减息三次,幅度可达到一厘。在美国减息之下,亚洲大部分央行亦将进入减息周期,这将驱动寰球及区内经济发展,带动货品需求上升,香港将因此受益。

  特区政府致力拓展新市场,对贸易有正面促进作用。特首李家超早前分别访问东南亚和中东,与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香港亦全力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与区内经济体的合作,这会为香港贸易带来新动力。

  前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港宣讲三中全会精神时透露,美国此前要求香港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必须注明来源地是中国,而不能标注“香港制造”,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向WTO申诉,获得WTO支持。香港做的主要是转口贸易,“香港制造”并出口到美国的货值只占香港整体出口的0.1%,美国的做法对香港经济影响其实非常有限,但会引起生产商不必要的忧虑,亦会令顾客感到困扰。WTO的裁定,维护了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的地位,彰显了中央坚定的支持,以及香港“一国两制”继续得到国际社会公认,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搞出的“香港制造”风波是国际地缘政治干扰正常经贸活动的典型例子。全球供应链重组,贸易摩擦不断,适逢美国今年大选,大选结果或会影响对华政策,从而影响汇率和出口表现,香港贸易面对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多年,至今仍然未能如愿与中国“脱钩”,而香港今年前七个月对美出口亦录得升幅观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只要特区政府保持定力,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仍然可以化危为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