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继早前举行两场地区咨询会后,上周六他再率多名问责局长落区,了解地区医疗服务情况,并听取市民对施政报告的意见。完善基层医疗系统,关乎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需要有更务实贴地的举措。与此同时,在当前发展的关键阶段,香港要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提升竞争力,需要有更积极前瞻的措施。市民期待,新一份施政报告能延续香港良好的发展形势,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房屋、医疗、安老等范畴,是长期困扰香港民生的老大难问题。李家超上任后,积极主动作为,“敢啃硬骨头”,两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从推出简约公屋政策到成立解决“㓥房”工作组,从扩大长者院舍服务券计划到强化关爱共融政策等,成效显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为应对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所带来的压力,于两年前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根本目的是要改变以往“重治疗、轻预防”的思路,强调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早发现,早治理”,建立可持续的医疗系统。蓝图的其中一项建议是以地区康健中心的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地区为本、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医疗健康系统。如今康健中心不仅做到十八区全覆盖,累积会员人数亦已超过20万人,反映以此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李家超落区了解社区药房、中医服务中心以及健康中心的运作情况,既体现了他对持续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的高度重视,同时反映出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将提出更多强化政策。事实上,尽管过去几年香港医疗服务已有很大的提升,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缩短专科轮候时间、完善诊症流程,以及早日制定《中医药发展蓝图》等方面,还需要更多支持政策。
房屋、医疗等议题相信会是新一份施政报告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更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方面既要有坚定的信心,更要有积极和前瞻性举措。日前“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正如多位国际政经领袖所指出的,香港优势独特,未来前途光明。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加快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等建设,要科学规划、积极落实,更要“敢干前人不敢干的事”。另一方面,香港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诸如建造、零售、饮食等行业不景气等,需要推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大公报》近来访问了立法会各主要政党,当中一些建设性意见值得深入研究。
香港发展的信心来自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更来自于中央的支持和国家发展机遇。中央港澳办日前举行会议指出,香港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激发蕴藏的巨大活力和发展潜力。港澳社会各界要与特区政府一道,齐心协力抢抓改革机遇,拚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既是对特区政府和各界的殷切期待,也是具体要求。
上周六在与市民互动时,李家超说:“见到你哋有笑容,就係我工作的最大回报。”的确,为民生、拚经济、做实事,社会各界看到,在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下,特区政府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各界相信,新一份施政报告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必将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开创香港新局面,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