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改革需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

2024-10-18 05:01: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改革是最大的亮点,也是贯穿整份施政报告的主轴线,体现了以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坚定决心和坚实行动。从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施政报告改革举措、即时民意调查有逾七成支持来看,李家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改革理念得到主流民意的认同和支持,推动改革将事半功倍。

  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两年多来,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成绩有目共睹。在今次施政报告中,李家超就巩固香港三大传统优势地位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改革”之类的词汇共出现40多次,明确响应了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切实回应了社会各界以改革谋发展的期盼,有力展现了特区政府革新求变、自我完善的决心和魄力。

  但对于改什么、怎么改,社会上仍有不同的意见。李家超阐述其改革理念,指出要注重系统观,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强调“体系中欠缺但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严重缺失的,要拨乱反正;有瓶颈、短板或阻碍的,要突破瓶颈、清除障碍;有需要巩固的,要强化和完善。”昨日李家超出席立法会答问会,进一步阐述其改革理念,强调改革是为了结果的提升,并非为改而改。只讲颠覆或推倒重来,是忘记了改革的目的。必须明白“立什么”、“破什么”,要因地制宜、张弛有度及拿捏得当。

  香港有很多赖以成功的要素,随着百年变局演进、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化和科技革命,一些固有的优势面对严峻挑战,一些原有的金字招牌有褪色的风险,因此必须与时俱进、自我完善。比如说,各项竞争力报告指出,香港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这端赖香港有一支运作精良的公务员队伍,行政效率高。但另一方面,香港公务员需要进一步树立国家意识、培养大局观,这就需要加强学习,加强与内地的双向交流。特区政府已更新公务员守则,今次施政报告亦提出不少相关措施,这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得到公务员拥护。

  再如㓥房问题备受诟病,曾有人提出要彻底“清零”,让大家都有理想的居所。可惜,陈义过高不切实际,因为一时间根本无法为20多万㓥房户提供安置居所,如果彻底取缔㓥房,只会导致租金急升和大批人士流离失所。施政报告提出为㓥房设立标准,必须有窗、有洗手间、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合标的命名为“简朴房”,不合标的必须整改,还要登记在册。一般估计,市场上约有两成劣质㓥房将被淘汰。特区政府将提供数万个“简约公屋”,足以安置被取缔的劣质㓥房住户。在对㓥房的处理上,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体现了特区政府改革注重系统观,立足现实,因地制宜。

  改革有立有破,而立与破是一对矛盾,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则事倍功半甚至起反作用,这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成功的改革,就在于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循序渐进,而不是搞疾风暴雨式的颠覆性改革。对香港来说,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至关重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先立后破,破立并举,确保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善作善成,才能开创新局面。

  李家超特别提到,改革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参与和推进,而行政立法机关发挥带头角色,这正是他将“齐改革、共发展”定为施政报告主题的原因与期望。事实上,改革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界都要与特区政府一道,主动识变、应变与求变,自我提升与完善,共襄改革大业,共享发展成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