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勇于作为创新创造 推动香港由治及兴 ──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2024-12-18 05:01: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香港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赴京述职的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中央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锐意改革、奋发有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创新创造中推动香港由治及兴”。习主席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表达了要求和期望,指出了香港实现由治及兴的具体方向和路径,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香港以弹丸之地发展成国际大都会,有赖香港人的创新创造精神;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是中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伟大创举。创新创造关乎香港的前途命运。现在,香港发展的内外围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国际地缘政治挑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内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香港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挑战和机遇,乃一体两面,需要香港社会更好发挥创新创造精神,在将一个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的同时,创造出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动能和新优势。

  香港聚焦创新创造并非凭空而起,而是已有相当好的基础和条件,北部都会区就是最好的平台。北都占地近香港三分之一,将成为香港发展生命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尖端科技的重镇,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汇聚地。

  政府统计处昨日发表最新驻港公司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数目达9960间,较去年增加10%。另一方面,已有17万人才通过特区政府推出的多项吸才计划抵港,与港人一起为未来打拼。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人才和企业蜂拥来港上演“正在进行时”,将大大提升香港的创新创造能力,北都建设将快马加鞭,香港的新动能、新发展模式、新产业链将加快形成。

  香港高质量发展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有大湾区作为重要依托,有国家作为最强大的靠山。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形成“一河两园”模式,根据发展规划,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将打通“任督二脉”,实现人员、物资、资金乃至生物基因等创新要素的加快流动。香港与深圳在发展创科方面各擅优势,双方合作,强强联手,双赢可期。更何况,大湾区之内还有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创新合作平台。澳门迎来回归25周年庆典,在展现澳门新风貌的同时,也必将成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的加速剂。

  回归以来中央挺港惠港政策陆续有来,CEPA政策持续更新,为金融、旅游、物流、贸易、医疗、安老、文创等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在创科领域,中央支持力度也是越来越大,包括资金过河南下、开放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在香港建立了十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等等。在培养香港年轻人对创科兴趣方面,国家同样不遗余力。

  创新创造是一个宏观要求,既是技术方面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更要有思维上的创新。只有打破思想上无形的旧框框,革除制度上有形的桎梏,才能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本质,就是建立一套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和发展模式。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深化改革,多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多用新方法发现新路径。在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中,推动香港各方面发展跃上新台阶。

点击排行